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基于机械伺服的初始粗跟踪 | 第19-46页 |
2.1 俯仰角、方位角及极化角的计算 | 第19-23页 |
2.1.1 俯仰角计算 | 第20-21页 |
2.1.2 方位角计算 | 第21页 |
2.1.3 极化角计算 | 第21-23页 |
2.2 常用坐标系 | 第23-25页 |
2.3 地理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的关系 | 第25-29页 |
2.3.1 姿态角 | 第25-26页 |
2.3.2 角度的耦合关系分析 | 第26-27页 |
2.3.3 天线角度的坐标关系 | 第27-29页 |
2.4 MATLAB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29-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基于相控技术的精确跟踪 | 第46-69页 |
3.1 阵列天线理论 | 第46-51页 |
3.1.1 均匀线阵天线波束扫描原理 | 第46-49页 |
3.1.2 等幅等间距的平面阵天线的波束扫描原理 | 第49-51页 |
3.2 相控阵的误差修正 | 第51-55页 |
3.2.1 量化误差对波束指向的精确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2 基于矢量修正的量化误差补偿方法 | 第52-53页 |
3.2.3 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3.3 基于同时扰动随机梯度估计算法的“动中通”步进跟踪算法 | 第55-67页 |
3.3.1 波束形成算法概述 | 第55-56页 |
3.3.2 同时扰动随机梯度估计算法的理论依据及跟踪步骤 | 第56-59页 |
3.3.3 线阵天线模型 | 第59-60页 |
3.3.4 系统仿真和分析 | 第60-65页 |
3.3.5 平面天线阵模型 | 第65页 |
3.3.6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基于移相网络的极化跟踪 | 第69-79页 |
4.1 天线极化的基本理论 | 第69-70页 |
4.2 交叉极化干扰分析 | 第70-71页 |
4.2.1 极化角的扰动 | 第70页 |
4.2.2 大气去极化 | 第70-71页 |
4.3 极化跟踪方案 | 第71-75页 |
4.3.1 电控变极化的基本原理 | 第71-73页 |
4.3.2 极化跟踪网络 | 第73-75页 |
4.4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