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7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镀锌钢板特点及应用 | 第16-17页 |
1.3 电阻点焊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1.3.1 双面点焊 | 第17-18页 |
1.3.2 单面点焊 | 第18页 |
1.4 电阻焊电极简介 | 第18-21页 |
1.4.1 电阻焊电极作用 | 第18页 |
1.4.2 电阻焊电极分类 | 第18-21页 |
1.5 电阻焊电极失效机理 | 第21-23页 |
1.5.1 塑性变形 | 第21页 |
1.5.2 合金化 | 第21页 |
1.5.3 磨损 | 第21-22页 |
1.5.4 坑蚀与自愈合 | 第22页 |
1.5.5 再结晶 | 第22-23页 |
1.5.6 热冲击和热疲劳 | 第23页 |
1.6 电阻焊电极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1.6.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1.6.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24-25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方法和设备 | 第27-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7-29页 |
2.1.1 点焊母材 | 第27页 |
2.1.2 电极材料 | 第27-29页 |
2.2 试验设备及仪器 | 第29-31页 |
2.2.1 松下YR-350SB2型单相交流电阻焊机 | 第29-30页 |
2.2.2 其他仪器和设备 | 第30-31页 |
2.3 试验方法及内容 | 第31-36页 |
2.3.1 电极点焊工艺参数 | 第31页 |
2.3.2 电极点焊寿命试验 | 第31-32页 |
2.3.3 电极端面尺寸与形貌记录试验 | 第32-33页 |
2.3.4 镀锌钢板点焊接头剪切强度试验 | 第33-34页 |
2.3.5 点焊区电阻试验 | 第34页 |
2.3.6 电极温度试验 | 第34页 |
2.3.7 电极硬度试验 | 第34-35页 |
2.3.8 微观组织分析 | 第35页 |
2.3.9 物相分析 | 第35-36页 |
第3章 点焊电阻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1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电阻点焊电阻试验测试原理及测量过程 | 第36-38页 |
3.2.1 电阻点焊各部分电阻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3.2.2 QJ44型直流双臂电桥原理 | 第37页 |
3.2.3 QJ44型直流双臂电桥测量过程 | 第37-38页 |
3.3 点焊电阻测试结果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点焊电极温度分析 | 第41-46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YOKOGAWA/横河DX2008143温度记录仪及测量过程 | 第41-43页 |
4.3 点焊过程电极温度分析 | 第43-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电阻点焊电极寿命分析 | 第46-61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电阻点焊寿命评判标准 | 第46-47页 |
5.3 点焊寿命评判分析 | 第47-60页 |
5.3.1 点焊焊点剪切强度分析 | 第47-50页 |
5.3.2 四种材质点焊焊点熔核直径分析 | 第50-54页 |
5.3.3 四种材质点焊焊点宏观表面分析 | 第54-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点焊电极失效分析 | 第61-87页 |
6.1 引言 | 第61页 |
6.2 点焊电极端面形貌及直径 | 第61-65页 |
6.2.1 电极端部形貌 | 第61-63页 |
6.2.2 电极端面直径 | 第63-65页 |
6.3 点焊电极宏观形貌分析 | 第65-66页 |
6.4 点焊电极SEM以及EDS分析 | 第66-75页 |
6.4.1 电极端面SEM以及EDS分析 | 第66-69页 |
6.4.2 电极端部横截面SEM以及EDS分析 | 第69-75页 |
6.5 点焊电极XRD分析 | 第75-81页 |
6.5.1 电极端面XRD分析 | 第75-76页 |
6.5.2 电极端部合金层逐层XRD分析 | 第76-81页 |
6.6 点焊电极金相分析 | 第81-84页 |
6.6.1 电极原始金相分析 | 第81-82页 |
6.6.2 电极失效后的金相分析 | 第82-84页 |
6.7 电极硬度分析 | 第84-86页 |
6.8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