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9-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4-18页 |
1.2.1 内容 | 第14-17页 |
1.2.2 目的 | 第17页 |
1.2.3 意义 | 第17-18页 |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8-21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8-21页 |
2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研究 | 第21-35页 |
2.1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的发展概况 | 第21-27页 |
2.1.1 起良村地理位置 | 第21-22页 |
2.1.2 古法造纸术的起源 | 第22-23页 |
2.1.3 古法造纸术的发展 | 第23页 |
2.1.4 古法造纸术的现状 | 第23-25页 |
2.1.5 与古法造纸术相关的民俗 | 第25-27页 |
2.2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的制造原料及方法 | 第27-32页 |
2.2.1 造纸原料 | 第27-28页 |
2.2.2 造纸工具 | 第28-30页 |
2.2.3 工艺流程 | 第30-32页 |
2.3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的价值 | 第32-33页 |
2.3.1 文化传承价值 | 第32页 |
2.3.2 科学认知价值 | 第32页 |
2.3.3 经济开发价值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5页 |
3 起良村民居建筑环境研究 | 第35-57页 |
3.1 影响起良村民居建筑环境形成的因素 | 第35-41页 |
3.1.1 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环境形成的影响 | 第36-39页 |
3.1.2 人文环境对民居建筑环境形成的影响 | 第39-41页 |
3.2 起良村民居建筑环境现状分析 | 第41-55页 |
3.2.1 村落整体形态 | 第41-43页 |
3.2.2 民居建筑分析 | 第43-51页 |
3.2.3 街巷空间 | 第51-52页 |
3.2.4 广场空间 | 第52-54页 |
3.2.5 绿化空间 | 第54-55页 |
3.3 小结 | 第55-57页 |
4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与民居建筑环境的关系研究 | 第57-67页 |
4.1 古法造纸术与民居建筑环境的依存关系 | 第57-62页 |
4.1.1 造纸术与民居建筑的依存 | 第57-58页 |
4.1.2 造纸术与民居环境的依存 | 第58-62页 |
4.2 古法造纸术对民居建筑环境的制约关系 | 第62-63页 |
4.2.1 造纸术对民居建筑选址的制约 | 第62页 |
4.2.2 造纸术对民居建筑空间的制约 | 第62-63页 |
4.3 古法造纸术与民居建筑环境的共生关系 | 第63-65页 |
4.3.1 造纸术与村落整体环境的共生 | 第63-64页 |
4.3.2 造纸术与民居建筑环境的共生 | 第64-65页 |
4.4 小结 | 第65-67页 |
5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与民居环境保护研究 | 第67-93页 |
5.1 起良村古法造纸与民居环境保护的理论性分析 | 第67-71页 |
5.1.1 保护的原则 | 第67-68页 |
5.1.2 保护的目标 | 第68-70页 |
5.1.3 保护的方法 | 第70-71页 |
5.2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与民居环境挖掘和保护的成果分析 | 第71-81页 |
5.2.1 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的成立 | 第71-72页 |
5.2.2 起良蔡侯纸博物馆建筑空间及其作用分析 | 第72-75页 |
5.2.3 蔡侯纸文化苑功能作用分析 | 第75-81页 |
5.3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与民居环境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 第81-83页 |
5.3.1 古法造纸术文化价值认识的缺失 | 第81页 |
5.3.2 古法造纸术传承人难以为继 | 第81-82页 |
5.3.3 古法造纸特色民居建筑逐渐衰落 | 第82页 |
5.3.4 古法造纸技艺面临遗失 | 第82-83页 |
5.4 起良村古法造纸术与民居环境挖掘和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83-91页 |
5.4.1 加大古法造纸术的宣传力度,提升人们文化认同感 | 第83-84页 |
5.4.2 运用古法造纸文化对老旧房屋进行保护性改造 | 第84-88页 |
5.4.3 打造古法造纸文化旅游产业链,吸引造纸从业人员 | 第88-91页 |
5.5 小结 | 第91-93页 |
6 结语 | 第93-97页 |
6.1 结论 | 第93-95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附录1 插图目录 | 第101-105页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励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