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蓝莓生物学特性 | 第11-13页 |
1.1.1 形态学特性 | 第11-12页 |
1.1.2 生长及开花习性 | 第12页 |
1.1.3 结实特点 | 第12-13页 |
1.2 蓝莓栽培环境 | 第13-14页 |
1.2.1 光照因子 | 第13页 |
1.2.2 土壤因子 | 第13页 |
1.2.3 温度因子 | 第13-14页 |
1.2.4 水分因子 | 第14页 |
1.3 PH对植物影响 | 第14-16页 |
1.3.1 pH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 | 第14-15页 |
1.3.2 pH对植物生长影响 | 第15-16页 |
1.4 蓝莓种植现状 | 第16-17页 |
1.4.1 国外蓝莓种植现状 | 第16页 |
1.4.2 国内蓝莓种植现状 | 第16-17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6页 |
2.1 试验地区概况 | 第18页 |
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8-19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2.2.2 不同pH值处理液的配制 | 第18页 |
2.2.3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2.3 生长指标的观测 | 第19页 |
2.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9-24页 |
2.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19-20页 |
2.4.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第20-21页 |
2.4.3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 第21-22页 |
2.4.4 丙二醛(MDA)含量 | 第22页 |
2.4.5 可溶性糖含量 | 第22-23页 |
2.4.6 叶绿素含量 | 第23-24页 |
2.5 蓝莓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2.6 蓝莓光合作用测定 | 第24页 |
2.7 蓝莓果实品质检测 | 第24-25页 |
2.7.1 果实花青素含量 | 第24-25页 |
2.7.2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 第25页 |
2.7.3 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 第25页 |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7页 |
3.1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营养生长特性 | 第26-31页 |
3.2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生殖生长的特性 | 第31-32页 |
3.2.1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花序生长及花芽个数生长状况 | 第31页 |
3.2.2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果实生长 | 第31-32页 |
3.3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植株生理生化的变化 | 第32-35页 |
3.3.1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SOD酶活性的变化 | 第32-33页 |
3.3.2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POD酶总活性的变化 | 第33页 |
3.3.3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CAT酶活性的变化 | 第33-34页 |
3.3.4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MDA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3.3.5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5页 |
3.4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5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光合特性比较 | 第36-42页 |
3.5.1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叶片叶绿素含量 | 第36-37页 |
3.5.2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比叶重和叶面积比较 | 第37-38页 |
3.5.3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光响应曲线的变化 | 第38-39页 |
3.5.4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光合特性参数比较 | 第39-42页 |
3.6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果实品质 | 第42-44页 |
3.6.1 果实花青素总含量 | 第42页 |
3.6.2 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 第42-43页 |
3.6.3 果实SOD酶活性 | 第43-44页 |
3.7 不同PH值处理下蓝莓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7页 |
3.7.1 pH值与蓝莓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 第44页 |
3.7.2 蓝莓生长与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 第44页 |
3.7.3 蓝莓生长与植株营养元素积累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3.7.4 pH值与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3.7.5 pH值与蓝莓比叶重、叶面积及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 | 第47-51页 |
4.1 两种蓝莓适宜的最佳土壤PH值 | 第47页 |
4.2 不同PH值处理对蓝莓生长的影响 | 第47页 |
4.3 不同PH值处理对蓝莓植株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不同PH值处理对蓝莓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 | 第49页 |
4.5 不同PH值处理对蓝莓的光合特性影响 | 第49-50页 |
4.6 不同PH值处理对蓝莓的果实品质影响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6 创新点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6.1 创新点 | 第52页 |
6.2 有待研究的问题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