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者人身遗存的民法保护
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 第12-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7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死者物质性人身遗存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尸体的法律地位 | 第18-21页 |
一、尸体——物与非物 | 第18-19页 |
二、尸体——特殊的物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尸体的法律特征 | 第21-22页 |
一、尸体包含着死者生前的人格要素 | 第21-22页 |
二、尸体包含着社会的伦理道德 | 第22页 |
三、尸体具有特殊的价值 | 第22页 |
第三节 尸体的处置原则 | 第22-25页 |
一、权利的主体特殊性 | 第23页 |
二、权利的客体特殊性 | 第23页 |
三、权利的内容特殊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的理论基础 | 第25-36页 |
第一节 死者法律地位 | 第25-29页 |
一、人本位——权利义务主体 | 第25-27页 |
二、人格——从自然人到法律人 | 第27-29页 |
三、死者是否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 第29页 |
第二节 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保护的学说厘清 | 第29-32页 |
一、死者权利保护说 | 第30页 |
二、死者法益保护说 | 第30页 |
三、近亲属权利保护说 | 第30-31页 |
四、死者人格利益延伸保护说 | 第31-32页 |
五、家庭利益保护说 | 第32页 |
第三节 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的法律性质 | 第32-36页 |
一、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的性质 | 第32-33页 |
二、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的价值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死者人身遗存的民法保护制度构建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我国当前的立法概况 | 第36-37页 |
一、名誉权解答 | 第36页 |
二、法释[2001]7 号 | 第36-37页 |
三、公报案例 | 第37页 |
第二节 死者物质性人身遗存的制度构建 | 第37-41页 |
一、理论障碍——近亲属尸体所有权的权利来源 | 第37-39页 |
二、尸体所有权权能的限制 | 第39-41页 |
三、物质遗存的侵权救济 | 第41页 |
第三节 死者精神性人身遗存的制度构建 | 第41-46页 |
一、精神遗存的保护模式 | 第41-44页 |
二、精神遗存的保护期间 | 第44页 |
三、精神遗存的侵权救济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