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8页 |
1.1.1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第13-16页 |
1.1.2 增程式电动汽车概念的提出 | 第16-18页 |
1.2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8-24页 |
1.2.1 国外发展情况 | 第18-22页 |
1.2.2 国内发展情况 | 第22-24页 |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4-27页 |
1.3.1 E_REB 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1.3.2 E_REB 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27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第2章 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设计和模型构建分析 | 第30-50页 |
2.1 E_REB 动力系统及性能指标 | 第30-31页 |
2.1.1 E_REB 动力系统结构及增程原理 | 第30-31页 |
2.1.2 整车参数和技术指标 | 第31页 |
2.2 E_REB 车辆动力总成参数设计 | 第31-38页 |
2.2.1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31-34页 |
2.2.2 增程器参数选择 | 第34-35页 |
2.2.3 动力电池组参数选择 | 第35-36页 |
2.2.4 传动系统的参数匹配 | 第36-38页 |
2.3 E_REB 车辆动力系统建模 | 第38-48页 |
2.3.1 E_REB 各子系统的建模 | 第39-47页 |
2.3.2 E_REB 仿真模型验证 | 第47-4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增程式电动客车整车控制系统分析 | 第50-70页 |
3.1 E_REB 控制系统结构 | 第50-51页 |
3.2 增程式电动客车工作模式 | 第51-52页 |
3.3 E_REB 动力源系统特性分析 | 第52-58页 |
3.3.1 E_REB 增程器和动力电池组组合特性互补关系分析 | 第52-53页 |
3.3.2 E_REB 直流母线系统拓扑结构选择 | 第53页 |
3.3.3 E_REB 多动力源特性分析 | 第53-58页 |
3.4 增程器(RE)发动机模块控制策略研究 | 第58-62页 |
3.5 E_REB 制动能量回收策略 | 第62-68页 |
3.5.1 E_REB 制动能量回收的制约因素 | 第62-63页 |
3.5.2 E_REB 能量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 第63-68页 |
3.6 变速器模型及换档策略 | 第68-6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4章 基于确定规则的增程式电动客车能量管理策略 | 第70-93页 |
4.1 控制策略设计的原则 | 第70-71页 |
4.2 E_REB 运行模式的划分及控制目标的确定 | 第71-72页 |
4.3 E_REB 基于确定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 | 第72-75页 |
4.3.1 CDCS 控制策略 | 第72-73页 |
4.3.2 增程器系统发动机的 ON /OFF 逻辑和电池 SOC 的调节策略 | 第73-75页 |
4.4 多层次逻辑门限 CDCS 控制策略总体规则设计 | 第75-79页 |
4.5 基于规则的 CDCS 控制策略模型的建立 | 第79-83页 |
4.6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83-92页 |
4.6.1 E_REB 优化调节模式运行区间的确定 | 第83-85页 |
4.6.2 仿真结果显示 | 第85-88页 |
4.6.3 分析与比较 | 第88-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基于模糊规则的 E_REB 能量管理策略 | 第93-106页 |
5.1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组成 | 第93-94页 |
5.2 E_REB 控制策略思想 | 第94-95页 |
5.3 E_REB 双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95-100页 |
5.3.1 E_REB 电量消耗模式(CD)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95-99页 |
5.3.2 E_REB 电量维持模式(CS)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99-100页 |
5.4 E_REB 模糊控制器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00-104页 |
5.4.1 模糊控制器 simulink 模型仿真 | 第100-103页 |
5.4.2 模糊控制仿真结果比较 | 第103-10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基于动态规划的 E_REB 全局最优能量管理策略 | 第106-128页 |
6.1 基于确定性数值动态规划的 E_REB 能量管理 | 第106-117页 |
6.1.1 动态规划算法思想 | 第106-107页 |
6.1.2 E_REB DDP 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107-110页 |
6.1.3 离散动态规划求解 | 第110-113页 |
6.1.4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13-117页 |
6.2 基于随机动态规划的 E_REB 能量管理 | 第117-126页 |
6.2.1 随机动态规划的基本问题 | 第117-119页 |
6.2.2 驾驶员功率需求的随机模型 | 第119-120页 |
6.2.3 随机动态规划数值算法 | 第120-122页 |
6.2.4 SDP 优化仿真分析 | 第122-12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第7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 E_REB 能量管理策略 | 第128-141页 |
7.1 模型预测控制 | 第128-130页 |
7.1.1 预测模型 | 第129页 |
7.1.2 有限时域的滚动计算思想 | 第129-130页 |
7.1.3 反馈及预测校正 | 第130页 |
7.2 问题描述 | 第130-135页 |
7.2.1 E_REB SMPC 预测控制 | 第130-131页 |
7.2.2 SMPC方法预测模型 | 第131-132页 |
7.2.3 电池SOC参考轨迹 | 第132-133页 |
7.2.4 微尺度SDP滚动优化 | 第133-135页 |
7.3 SMPC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135-138页 |
7.4 几种能量管理策略性能与特点比较 | 第138-14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41-144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141-142页 |
8.2 全文创新点 | 第142-143页 |
8.3 前景展望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152-153页 |
致谢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