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 内容结构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2 渔业品牌 | 第22-34页 |
2.1 品牌 | 第22-23页 |
2.2 渔业 | 第23-25页 |
2.2.1 渔业的特点 | 第23-24页 |
2.2.2 渔业的作用 | 第24-25页 |
2.3 渔业品牌 | 第25-34页 |
2.3.1 渔业品牌的概念 | 第25页 |
2.3.2 渔业品牌的特征 | 第25-27页 |
2.3.3 渔业品牌的分类 | 第27-28页 |
2.3.4 渔业品牌的作用 | 第28-30页 |
2.3.5 渔业品牌与水产品、渔业商标 | 第30页 |
2.3.6 渔业品牌的竞争力 | 第30-32页 |
2.3.7 渔业品牌战略 | 第32-34页 |
3 我国渔业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 第34-40页 |
3.1 取得的成绩 | 第35页 |
3.2 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4 国外渔业品牌建设的经验 | 第40-44页 |
4.1 美国经验 | 第40-41页 |
4.2 挪威经验 | 第41-42页 |
4.3 日本经验 | 第42-44页 |
5 渔业品牌价值和评估模型构建 | 第44-74页 |
5.1 渔业品牌价值 | 第44-45页 |
5.2 渔业品牌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5.3 品牌价值评估方法 | 第47-60页 |
5.3.1 国外经典的品牌价值评估模型 | 第48-58页 |
5.3.2 中外主要品牌价值评估模型比较 | 第58-60页 |
5.4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60-74页 |
5.4.1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原则 | 第60-61页 |
5.4.2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61-74页 |
6 渔业品牌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以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为例 | 第74-101页 |
6.1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介绍 | 第74-88页 |
6.1.1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74-76页 |
6.1.2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第76-77页 |
6.1.3 山东好当家海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第77-79页 |
6.1.4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第79-80页 |
6.1.5 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 | 第80-82页 |
6.1.6 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 | 第82-83页 |
6.1.7 百洋水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第83-85页 |
6.1.8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 | 第85-86页 |
6.1.9 上海开创国际海洋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第86-88页 |
6.2 九家渔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 | 第88-100页 |
6.2.1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88-89页 |
6.2.2 品牌价值的评估 | 第89-100页 |
6.3 实证后的思考 | 第100-101页 |
7 提升我国渔业品牌价值的对策 | 第101-109页 |
7.1 提高渔业品牌意识,转变观念 | 第101-102页 |
7.2 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 第102-103页 |
7.3 不断开发适销对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产品 | 第103-104页 |
7.4 多渠道解决渔业企业资金问题 | 第104页 |
7.5 渔业企业科学实施品牌战略 | 第104-105页 |
7.6 用渔业产业化推动渔业创名牌 | 第105-106页 |
7.7 建立健全渔业品牌管理制度 | 第106-109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1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09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附件1 | 第115-117页 |
附件2 | 第117-119页 |
附件3 | 第119-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个人简历 | 第123-124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