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细胞壁在海州香薷铜耐性中的作用及解毒机理研究

附件第5-6页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42页
    1.1 植物细胞壁组分及性质第22-27页
        1.1.1 果胶第22-24页
        1.1.2 半纤维素第24-25页
        1.1.3 纤维素第25页
        1.1.4 细胞壁蛋白第25-27页
    1.2 铜在细胞壁中的积累和分布第27-28页
    1.3 细胞壁在植物铜耐性中发挥的作用及机理第28-33页
        1.3.1 细胞壁多糖对铜胁迫的响应第29-31页
        1.3.2 细胞壁蛋白对铜的响应第31-32页
        1.3.3 细胞壁有关酶类对铜诱导的过氧化胁迫的响应第32-33页
    1.4 iTRAQ技术及其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第33-37页
        1.4.1 iTRAQ多重标记的基本原理第34-35页
        1.4.2 iTRAQ实验流程第35页
        1.4.3 iTRAQ技术的优点与不足第35-36页
        1.4.4 iTRAQ技术在植物的环境蛋白质组学方面的应用第36-37页
    1.5 论文的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第37-42页
        1.5.1 立体依据第37-39页
        1.5.2 研究内容第39-41页
        1.5.3 技术路线第41-42页
第二章 海州香薷体内铜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第42-58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43-45页
        2.2.1 植物材料培养第43-44页
        2.2.2 海州香薷胁迫处理第44页
        2.2.3 亚细胞提取第44页
        2.2.4 化学形态提取第44页
        2.2.5 QA/QC质量控制及统计、聚类分析第44-45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5-54页
        2.3.1 铜的亚细胞分布第45-48页
        2.3.2 铜在海州香薷体内的化学形态第48-52页
        2.3.3 分层聚类分析第52-54页
    2.4 讨论第54-57页
    2.5 小结第57-58页
第三章 海州香薷根细胞壁对铜的吸附固定机制第58-75页
    3.1 引言第58-59页
    3.2 材料和方法第59-60页
        3.2.1 植物材料培养第59页
        3.2.2 海州香薷细胞壁的提取第59页
        3.2.3 细胞壁的化学改性第59-60页
        3.2.4 海州香薷细胞壁铜吸附的动力学实验第60页
        3.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定第6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0-72页
        3.3.1 Cu吸附动力学及吸附位点研究第60-62页
        3.3.2 化学改性前后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62-65页
        3.3.3 吸附前后红外光谱分析第65-72页
    3.4 讨论第72-74页
    3.5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变化第75-91页
    4.1 引言第75-77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77-79页
        4.2.1 植物材料培养第77页
        4.2.2 海州香薷细胞壁的提取第77-78页
        4.2.3 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分离及提取第78页
        4.2.4 细胞壁多糖组分的测定方法第78-79页
    4.3 结果第79-87页
        4.3.1 铜对海州香薷细胞壁组分总糖的影响第79-83页
        4.3.2 铜对海州香薷细胞壁半乳糖醛酸的影响第83-86页
        4.3.3 铜对海州香薷细胞壁果胶KDO的影响第86-87页
    4.4 讨论第87-89页
    4.5 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细胞壁蛋白的含量变化第91-109页
    5.1 引言第91-92页
    5.2 材料和方法第92-97页
        5.2.1 植物材料培养第92-93页
        5.2.2 海州香薷细胞壁的提取第93-94页
        5.2.3 铜含量的测定第94页
        5.2.4 细胞壁蛋白的提取方法第94-96页
        5.2.5 蛋白质含量测定第96页
        5.2.6 蛋白质分离第96-97页
        5.2.7 银染显色第97页
        5.2.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9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97-106页
        5.3.1 细胞壁蛋白提取方法比较优化第97-99页
        5.3.2 不同浓度铜胁迫对海州香薷细胞壁铜离子及蛋白的影响第99-101页
        5.3.3 25μmol/L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细胞壁铜离子及蛋白随时间的变化第101-103页
        5.3.4 50μmol/L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细胞壁铜离子及蛋白随时间的变化第103-106页
    5.4 讨论第106-108页
    5.5 小结第108-109页
第六章 iTRAQ结合LC-ESI-MS/MS技术分析铜胁迫下海州香薷根细胞壁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第109-153页
    6.1 引言第109-111页
    6.2 材料和方法第111-115页
        6.2.1 试剂与仪器第111页
        6.2.2 植物材料培养及铜胁迫处理第111-112页
        6.2.3 海州香薷根细胞壁提取第112页
        6.2.4 根细胞壁组分的提取和测定第112-113页
        6.2.5 iTRAQ~(TM)试剂标记第113页
        6.2.6 肽段分离及LC-ESI-MS/MS质谱鉴定第113-114页
        6.2.7 生物信息学、统计及聚类分析第114-115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115-144页
        6.3.1 蛋白图谱检测结果第115-117页
        6.3.2 细胞壁蛋白的理化性质第117-118页
        6.3.3 细胞壁蛋白的图谱鉴定及相对定量第118-136页
        6.3.4 铜诱导细胞壁多糖的差异变化第136-138页
        6.3.5 铜诱导细胞壁蛋白的差异表达第138-141页
        6.3.6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分析第141-144页
    6.4 讨论第144-149页
    6.5 小结第149-153页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53-157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53-155页
        7.1.1 海州香薷体内铜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第153页
        7.1.2 海州香薷根细胞壁对铜的吸附固定机制第153-154页
        7.1.3 铜胁迫下海州香薷细胞壁多糖组分的变化第154页
        7.1.4 海州香薷细胞壁蛋白分离与金属检测第154-155页
        7.1.5 iTRAQ结合LC-ESI-MS/MS技术分析铜胁迫下海州香薷根细胞壁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第155页
    7.2 创新点第155-156页
    7.3 研究展望第156-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68页
作者简历第168页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68-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与结构疲劳损伤研究
下一篇:煤矿瓦斯爆炸灾害态势评估与预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