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地震图像增强方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立题背景第11-13页
        1.1.1 引言第11-12页
        1.1.2 小波变换技术的发展历程第12页
        1.1.3 立题背景第12-13页
    1.2 图像增强技术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传统的图像增强方法第14页
        1.2.2 图像增强的新方法第14-16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小波变换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小波变换基本理论第17-20页
        2.1.1 小波变换形式第17-19页
        2.1.2 离散小波变换第19-20页
        2.1.3 二进小波变换第20页
    2.2 小波变换原理第20-21页
    2.3 小波阈值函数第21-23页
        2.3.1 阈值函数的选择第21-22页
        2.3.2 阈值的选择第22-23页
    2.4 常用小波基第23-24页
    2.5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研究第25-34页
    3.1 图像增强的定义第25页
    3.2 空间域图像增强方法第25-26页
    3.3 频率域图像增强方法第26页
    3.4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第26-28页
        3.4.1 高频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方法第27页
        3.4.2 反锐化掩模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方法第27-28页
        3.4.3 小波变换自适应滤波第28页
        3.4.4 方向性滤波第28页
    3.5 改进的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方法第28-33页
        3.5.1 对小波系数进行增强第31-32页
        3.5.2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32-33页
    3.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结合伪彩色特征的地震图像增强第34-43页
    4.1 地震数据第34-36页
        4.1.1 地震勘探第34-35页
        4.1.2 地震数据格式第35-36页
        4.1.3 地震数据特点第36页
        4.1.4 影响地震波振幅的因素第36页
    4.2 传统的伪色彩增强方法第36-37页
    4.3 地震图像的伪彩色增强第37-38页
    4.4 改进的地震图像伪彩色增强方法第38-42页
        4.4.1 改进方法一第38-40页
        4.4.2 改进方法二第40-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图像增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3-53页
    5.1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图像增强系统设计第43-44页
        5.1.1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图像增强系统流程图第43-44页
        5.1.2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图像增强系统功能模块图第44页
    5.2 地震数据预处理第44-46页
        5.2.1 地震数据结构设计第44-45页
        5.2.2 地震数据的读取第45页
        5.2.3 地震数据归一化第45-46页
    5.3 地震图像的绘制第46-49页
        5.3.1 地震剖面图第46-47页
        5.3.2 地震属性图第47页
        5.3.3 储层预测结果图第47-49页
    5.4 地震图像增强第49-52页
        5.4.1 传统的地震图像增强第49-51页
        5.4.2 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图像增强第51页
        5.4.3 增强结果分析第51-52页
    5.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今后的工作及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详细摘要第58-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华南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下一篇:GPS弱信号捕获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