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南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2页 |
1.1 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3 前期工作 | 第11-12页 |
2 样品及分析方法 | 第12-26页 |
2.1 样品前处理 | 第12页 |
2.2 全岩主微量测试 | 第12-18页 |
2.2.1 主量元素测试 | 第13页 |
2.2.2 微量元素测试 | 第13-15页 |
2.2.3 测烧失量 | 第15-18页 |
2.3 单斜辉石主微量测试 | 第18-26页 |
3 单斜辉石主要元素特征及种属 | 第26-32页 |
3.1 单斜辉石的主要成分 | 第26-29页 |
3.2 单斜辉石的种属 | 第29-31页 |
3.3 单斜辉石与寄主玄武岩的平衡判别 | 第31-32页 |
4 单斜辉石温压计算 | 第32-38页 |
4.1 单斜辉石巨晶或斑晶的平衡温度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4.2 单斜辉石巨晶或者斑晶的压力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4.3 单斜辉石的起源深度 | 第36-38页 |
5 单斜辉石巨晶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8-40页 |
5.1 稀土元素 | 第39-40页 |
5.2 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 | 第40页 |
6 地质意义 | 第40-46页 |
6.1 寄主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的演化 | 第40-41页 |
6.2 寄主玄武岩的构造环境判别 | 第41-46页 |
7 讨论 | 第46-47页 |
8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