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走向善治:参与式班级治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1.1 选题缘由第9-11页
        1.1.1 顺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第9页
        1.1.2 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人”的缺失第9-10页
        1.1.3 当前班级管理理论研究对“人”的呼唤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1.3 概念界定第12-15页
        1.3.1 班级管理第12-13页
        1.3.2 善治第13页
        1.3.3 参与第13-14页
        1.3.4 参与式班级治理第14-15页
    1.4 研究综述第15-19页
        1.4.1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1.4.2 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1.5 研究设计第19-21页
        1.5.1 研究问题第19页
        1.5.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3 研究思路第20-21页
第2章 非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审视第21-35页
    2.1 小学班级管理异化的现状第23-30页
        2.1.1 秩序至上的班级管理目的第23-26页
        2.1.2 强调控制的班级管理过程第26-28页
        2.1.3 可计算性的班级管理评价第28页
        2.1.4 “我与它”式的班级人际关系第28-30页
    2.2 小学班级管理异化的结果第30-35页
        2.2.1 主体性的丧失第30-31页
        2.2.2 个体性的丧失第31-32页
        2.2.3 意义感的丧失第32页
        2.2.4 否定性的丧失第32-35页
第3章 走向善治的班级治理第35-51页
    3.1 有尊严的生活:班级善治的价值追求第36-38页
        3.1.1 学生是有尊严的存在第36-37页
        3.1.2 学生追求有尊严的班级生活第37-38页
    3.2 良法善治:班级善治的价值基础第38-42页
        3.2.1 自由的班级治理观念第38-39页
        3.2.2 民主的班级治理观念第39-41页
        3.2.3 宽容的班级治理观念第41-42页
    3.3 参与式治理:班级善治的实现方式第42-51页
        3.3.1 参与式班级治理的提出第42-43页
        3.3.2 参与式班级治理的内涵第43-45页
        3.3.3 参与式班级治理的特点第45-48页
        3.3.4 参与式班级治理的价值第48-51页
第4章 参与式班级治理的实践图景第51-63页
    4.1 人人参与的班级治理起点第51-56页
        4.1.1 遵循全面参与的原则第52-53页
        4.1.2 人人参与的班级治理图景第53-56页
    4.2 对话协商的班级治理过程第56-60页
        4.2.1 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第56-58页
        4.2.2 对话协商的班级治理图景第58-60页
    4.3 动态开放的班级治理状态第60-63页
        4.3.1 遵循生成性思维原则第60-61页
        4.3.2 动态开放的班级治理图景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鸡市区回汉民族关系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研究--以湖北省B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