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第一章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概述 | 第12-16页 |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分类 | 第16-31页 |
一、苦心经营、助子成龙 | 第16-20页 |
二、守孝尽忠、为子立榜 | 第20-22页 |
三、无私奉献、视为亲子 | 第22-25页 |
四、奸邪狠毒、虐子成魔 | 第25-26页 |
五、强人所难、拆子婚恋 | 第26-28页 |
六、逃避父职、鬻子为己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元杂剧中父亲形象的塑造艺术 | 第31-41页 |
第一节 契合形象的唱白科范 | 第31-37页 |
一、声情并茂的唱词 | 第31-32页 |
二、绘声绘色的宾白 | 第32-34页 |
三、形神兼备的科范 | 第34-37页 |
第二节 发展形象的情节模式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刻画形象的其他手法 | 第38-41页 |
一、丰富多彩的类型化描写 | 第38-39页 |
二、个性生动的细节描写 | 第39-40页 |
三、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与元前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比较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元前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 | 第41-48页 |
一、汉前时期的父亲形象 | 第41-43页 |
二、两汉时期的父亲形象 | 第43-45页 |
三、隋唐时期的父亲形象 | 第45-47页 |
四、两宋时期的父亲形象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与元前父亲形象的比较 | 第48-51页 |
一、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对元前父亲形象因素的继承 | 第48-50页 |
二、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对元前父亲形象内涵的发展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元杂剧中父亲形象发展的原因 | 第51-55页 |
一、外部的政治经济等原因 | 第51-53页 |
二、内部的作家自身原因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元杂剧中的父亲形象对明清小说戏曲中父亲形象的影响 | 第55-62页 |
第一节 题材的影响 | 第55-57页 |
第二节 类型的影响 | 第57-60页 |
第三节 文化内涵的影响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