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6-17页 |
1 绪论 | 第17-2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软岩黏弹塑性应变软化蠕变模型研究 | 第25-36页 |
2.1 岩石流变基本概念及模型理论 | 第25-29页 |
2.2 软岩峰后应变软化力学模型 | 第29-31页 |
2.3 软岩黏弹塑性应变软化蠕变模型 | 第31-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3 黏弹塑性应变软化蠕变模型二次开发及数值验证 | 第36-49页 |
3.1 黏弹塑性应变软化蠕变模型的二次开发 | 第36-41页 |
3.2 软岩黏弹塑性应变软化蠕变模型数值模拟验证 | 第41-43页 |
3.3 软岩蠕变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蠕变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49-69页 |
4.1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基本工程地质特征 | 第49-54页 |
4.2 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蠕变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 第54-6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工程实践 | 第69-85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69-70页 |
5.2 三水平大巷围岩蠕变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 第70-77页 |
5.3 三水平大巷围岩控制技术 | 第77-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作者简历 | 第93-9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