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相控阵天线性能参数测量技术 | 第14-18页 |
1.2.2 相控阵天线阵面故障诊断方法 | 第18-2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相控阵天线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2-34页 |
2.1 故障诊断的方案与测试内容 | 第22-29页 |
2.1.1 方案设计 | 第22-28页 |
2.1.2 测试内容 | 第28-29页 |
2.2 系统组成 | 第29-32页 |
2.2.1 硬件平台 | 第29-30页 |
2.2.2 软件框架 | 第30-32页 |
2.3 核心技术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相控阵天线故障诊断方法涉及的核心技术研究 | 第34-53页 |
3.1 换相测量法简介 | 第34-36页 |
3.2 故障类型及其对辐射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36-42页 |
3.2.1 移相器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3.2.2 故障类型 | 第37-38页 |
3.2.3 影响分析 | 第38-42页 |
3.3 基于沃尔什函数的配相方法 | 第42-48页 |
3.3.1 配相种类及选取原则 | 第42-44页 |
3.3.2 沃尔什函数及离散沃尔什变换 | 第44-45页 |
3.3.3 沃尔什函数配相原理 | 第45-48页 |
3.3.4 沃尔什函数配相的误差分析 | 第48页 |
3.4 单元在阵中方向图的确定 | 第48-52页 |
3.4.1 测量原理 | 第48-49页 |
3.4.2 数值仿真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沃尔什函数配相法的故障诊断算法分析与设计 | 第53-68页 |
4.1 故障诊断的数学模型及其解集 | 第53-55页 |
4.1.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4.1.2 测量方程的解集 | 第54-55页 |
4.2 移相器不同控制方式下测量方程的解 | 第55-61页 |
4.2.1 移相器处于独立控制方式 | 第56-60页 |
4.2.2 移相器处于行列控制方式 | 第60-61页 |
4.3 移相器故障诊断算法 | 第61-67页 |
4.3.1 故障类型编码 | 第61-63页 |
4.3.2 先验信息获取 | 第63页 |
4.3.3 故障判别与一次偏差评估 | 第63-65页 |
4.3.4 二次偏差评估与特性复原 | 第65-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相控阵天线故障诊断方法的验证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68-86页 |
5.1 故障诊断仿真验证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68-71页 |
5.1.1 总体设计思路 | 第68-70页 |
5.1.2 软件界面与功能介绍 | 第70-71页 |
5.2 仿真模型及已知特性的确定 | 第71-75页 |
5.2.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5.2.2 已知特性的确定 | 第72-75页 |
5.2.2.1 各单元探头位置关系d_n的确定 | 第73页 |
5.2.2.2 已知系数c_n的计算 | 第73-74页 |
5.2.2.3 先验信息的建立 | 第74-75页 |
5.3 相控阵天线移相器故障诊断仿真验证实例 | 第75-85页 |
5.3.1 无故障情况的仿真验证 | 第76-79页 |
5.3.2 单故障情况的仿真验证 | 第79-82页 |
5.3.3 多故障情况的仿真验证 | 第82-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6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学习经历与所获荣誉奖励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