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1.2.3 观点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4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20-22页 |
1.4.1 本文创新 | 第20-21页 |
1.4.2 本文不足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概念厘定与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2.1 相关的概念厘定 | 第22-23页 |
2.1.1 税源管理 | 第22-23页 |
2.1.2 税源专业化管理 | 第23页 |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23-27页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况、问题及原因 | 第27-46页 |
3.1 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况 | 第27-32页 |
3.1.1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历程 | 第28页 |
3.1.2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 | 第28-31页 |
3.1.3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 第31-32页 |
3.2 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2-43页 |
3.2.1 税收资源配置不能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 第32-38页 |
3.2.2 纳税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 第38-40页 |
3.2.3 税收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不能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 | 第40-43页 |
3.3 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3.3.1 机构与岗位设置不能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求 | 第43-44页 |
3.3.2 纳税服务意识欠缺和工作机制僵化 | 第44页 |
3.3.3 专业化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44-46页 |
第四章 国外经验借鉴 | 第46-50页 |
4.1 主要模式 | 第46-47页 |
4.1.1 按税种管理的模式 | 第46页 |
4.1.2 按税务机关自身征管需求管理的模式 | 第46-47页 |
4.1.3 按纳税人类别管理的模式 | 第47页 |
4.2 具体特点 | 第47-48页 |
4.2.1 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 第47页 |
4.2.2 专业化的纳税服务 | 第47-48页 |
4.2.3 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 第48页 |
4.3 借鉴价值 | 第48-50页 |
4.3.1 合理设置机构与岗位 | 第48-49页 |
4.3.2 不断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 第49页 |
4.3.3 重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对策思考 | 第50-56页 |
5.1 优化税收资源配置创新运行机制 | 第50-51页 |
5.1.1 创新内部机构设置与调整 | 第50-51页 |
5.1.2 完善税收管理员岗位制度 | 第51页 |
5.1.3 积极稳妥探索涉税服务外包 | 第51页 |
5.2 注重服务行政为提升征管质效提供保障 | 第51-53页 |
5.2.1 增扩与畅通纳税咨询沟通渠道 | 第52页 |
5.2.2 搭建便捷的办税平台降低纳税遵从成本 | 第52-53页 |
5.2.3 构建税法援助平台和综合协调机制来保障纳税人权益 | 第53页 |
5.3 注重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 第53-56页 |
5.3.1 在干部培养上,要注重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 | 第53-54页 |
5.3.2 在干部使用上,要根据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 | 第54-55页 |
5.3.3 在干部的管理上,要加强按专业化管理要求优化人才结构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