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2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2 矿井各类事故原因分析 | 第14-36页 |
2.1 矿井顶板事故的分析 | 第14-18页 |
2.1.1 回采工作面顶板灾害发生的机理 | 第14-16页 |
2.1.2 巷道稳定性的影晌因素分析 | 第16-18页 |
2.2 矿井瓦斯事故的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分析 | 第19页 |
2.2.2 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 | 第19-22页 |
2.3 矿井火灾事故的分析 | 第22-26页 |
2.3.1 煤层自燃早期预测预报技术 | 第23-24页 |
2.3.2 针对矿井预防火灾的实时监测 | 第24-26页 |
2.4 矿井水灾事故的分析 | 第26-36页 |
2.4.1 奥灰突水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2.4.2 矿井水源自动探测技术 | 第29-30页 |
2.4.3 水灾防治方法的研究 | 第30-36页 |
3 矿井监控系统的现状 | 第36-47页 |
3.1 矿井监控系统的组成及监控对象 | 第36-41页 |
3.1.1 安全、生产监控与矿井自动化 | 第36-41页 |
3.1.2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主要对象 | 第41页 |
3.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 第41-44页 |
3.2.1 井下定位的原则 | 第42页 |
3.2.2 井下定位的特点 | 第42-43页 |
3.2.3 目前人员定位系统的原理 | 第43页 |
3.2.4 井下定位系统的重要意义 | 第43-44页 |
3.2.5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工程安装示意 | 第44页 |
3.3 目前矿井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44-45页 |
3.4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45-47页 |
3.4.1 集散式结构和开放通信模式 | 第45页 |
3.4.2 发展智能化数据处理功能 | 第45-46页 |
3.4.3 提高井下分站的智能系统 | 第46-47页 |
4 对目前监控系统的优化研究 | 第47-53页 |
4.1 新型监测监控系统的技术要求 | 第47-48页 |
4.2 监测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48页 |
4.3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 | 第48-50页 |
4.4 监测监控系统应包含的内容 | 第50-51页 |
4.5 监测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 | 第51-53页 |
5 基于labview的监控系统研究 | 第53-68页 |
5.1 虚拟仪器 | 第53-54页 |
5.1.1 虚拟仪器的概念和组成 | 第53-54页 |
5.1.2 虚拟仪器的特点及优势 | 第54页 |
5.2 基于 labVIEW 的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5.3 信号采集 | 第56-58页 |
5.3.1 信号采集的概念 | 第56页 |
5.3.2 信号采集的原理 | 第56-57页 |
5.3.3 井下信号采集的方法 | 第57-58页 |
5.4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58-67页 |
5.4.1 主面板的设计 | 第58-63页 |
5.4.2 子系统的设计 | 第63-67页 |
5.5 监控监测系统改造的优点 | 第67-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校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