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评估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思路及分析框架 | 第12-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2.2 分析框架 | 第12-1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2.1.1 林木生物质能源 | 第14页 |
2.1.2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 | 第14-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2.2.1 国外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研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研究 | 第17-19页 |
2.2.3 文献综述评述 | 第19-21页 |
3 森林资源与能源化利用 | 第21-34页 |
3.1 森林资源总量与分布 | 第21-23页 |
3.1.1 森林资源总量 | 第21页 |
3.1.2 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 第21-23页 |
3.2 森林资源能源化基础 | 第23-28页 |
3.2.1 森林生物量 | 第23-25页 |
3.2.2 林木生物质可获得利用资源 | 第25-28页 |
3.3 森林资源能源化利用 | 第28-33页 |
3.3.1 森林多功能性与林木生物质能 | 第28-29页 |
3.3.2 林木生物质能的特征 | 第29-30页 |
3.3.3 林木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现状 | 第30-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4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评估 | 第34-48页 |
4.1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构成 | 第34-36页 |
4.2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估算 | 第36-47页 |
4.2.1 林地生长剩余物 | 第36-38页 |
4.2.2 林业生产剩余物 | 第38-45页 |
4.2.3 能源林生长量 | 第45-47页 |
4.3 小结 | 第47-48页 |
5 林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开发对策 | 第48-57页 |
5.1 林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48-52页 |
5.1.1 资源供给 | 第48-50页 |
5.1.2 技术水平 | 第50-51页 |
5.1.3 政策因素 | 第51-52页 |
5.1.4 市场因素 | 第52页 |
5.2 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对策 | 第52-56页 |
5.2.1 提高林间剩余物和“三剩物”的有效利用 | 第52-53页 |
5.2.2 加强能源林的合理培育 | 第53-54页 |
5.2.3 推进技术和设备的研发 | 第54页 |
5.2.4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 第54-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57-58页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