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基坑变形的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3-17页 |
1.3 建筑物变形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2 基坑和建筑物的变形理论 | 第22-32页 |
2.1 基坑的变形机理 | 第22-23页 |
2.1.1 围护结构的位移 | 第22页 |
2.1.2 墙后土体的位移 | 第22-23页 |
2.1.3 基坑底土体隆起 | 第23页 |
2.2 基坑的变形模式 | 第23-24页 |
2.3 基坑变形的预测方法 | 第24-27页 |
2.3.1 开挖深度估算法 | 第24-26页 |
2.3.2 稳定安全系数法 | 第26页 |
2.3.3 地层损失法 | 第26-27页 |
2.3.4 数值计算方法 | 第27页 |
2.4 建筑物变形的预测方法 | 第27-29页 |
2.4.1 简支梁法 | 第27-28页 |
2.4.2 修正简支梁法 | 第28页 |
2.4.3 单元应变法 | 第28页 |
2.4.4 总应变法 | 第28页 |
2.4.5 叠合梁法 | 第28-29页 |
2.4.6 可靠度法 | 第29页 |
2.5 基坑与建筑物共同变形机理 | 第29-3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研究 | 第32-6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北京地区地质情况 | 第32-33页 |
3.2.1 工程地质情况 | 第32-33页 |
3.2.2 水文地质情况 | 第33页 |
3.3 基坑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33-38页 |
3.3.1 模型基本假定及相关参数 | 第33-36页 |
3.3.2 基坑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36页 |
3.3.3 基坑的三维模型 | 第36-38页 |
3.4 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 | 第38-50页 |
3.4.1 基坑开挖的位移云图 | 第38-42页 |
3.4.2 基坑开挖长边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 第42-43页 |
3.4.3 基坑开挖短边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 第43页 |
3.4.4 基坑开挖长边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规律分析 | 第43-44页 |
3.4.5 基坑开挖短边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规律分析 | 第44-45页 |
3.4.6 基坑墙后土体地表沉降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45-48页 |
3.4.7 基坑围护结构水平变形的空间效应分析 | 第48-50页 |
3.5 基坑变形规律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0-61页 |
3.5.1 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3.5.2 围护桩的直径 | 第51-54页 |
3.5.3 围护桩的间距 | 第54-58页 |
3.5.4 预应力锚索水平间距 | 第58-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4 存在邻近建筑物时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研究 | 第64-86页 |
4.1 邻近建筑物基坑的三维模型建立 | 第64-65页 |
4.1.1 基坑模型的假定 | 第64页 |
4.1.2 建筑模型的假定及相关参数 | 第64-65页 |
4.1.3 邻近建筑物的基坑开挖三维模型 | 第65页 |
4.2 邻近建筑物基坑的变形规律分析 | 第65-69页 |
4.2.1 邻近建筑物基坑开挖的位移云图 | 第65-68页 |
4.2.2 邻近建筑物基坑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 | 第68页 |
4.2.3 邻近建筑物基坑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规律分析 | 第68-69页 |
4.3 邻近建筑物对基坑变形规律的影响分析 | 第69-77页 |
4.3.1 邻近建筑物对基坑变形的空间效应影响 | 第69-72页 |
4.3.2 邻近建筑物与超载作用下基坑的变形对比分析 | 第72-77页 |
4.4 邻近建筑物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7-84页 |
4.4.1 邻近建筑物的距离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7-79页 |
4.4.2 邻近建筑物的荷载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79-81页 |
4.4.3 邻近建筑物的刚度对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81-8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6-90页 |
5.1 结论 | 第86-87页 |
5.2 展望 | 第87-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作者简历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