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10-2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2.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3.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6页 |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 第16-17页 |
2.Amabile的创新动机理论 | 第17-18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1.创新意识 | 第18-19页 |
2.教学创新 | 第19页 |
3.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 第19-21页 |
二、研究方法、工具、对象和步骤 | 第21-2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文献法 | 第21页 |
2.问卷法 | 第21页 |
3.访谈法 | 第21页 |
4.数理统计分析法 | 第21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1-24页 |
1.问卷的编制 | 第21-23页 |
2.信度分析 | 第23-24页 |
3.效度分析 | 第24页 |
(三)问卷调查对象 | 第24-26页 |
(四)研究步骤 | 第26-27页 |
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现状调查 | 第27-53页 |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总体分析 | 第27页 |
(二)各维度下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分析 | 第27-43页 |
1.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现状 | 第27-36页 |
2.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行为倾向现状 | 第36-43页 |
(三)基于小学教师个体背景下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差异分析 | 第43-53页 |
1.从教师的性别角度进行分析 | 第43-45页 |
2.从教师的年龄角度进行分析 | 第45-46页 |
3.从教师的教龄角度进行分析 | 第46-48页 |
4.从教师的最高学历角度进行分析 | 第48-49页 |
5.从教师的任教科目角度进行分析 | 第49-51页 |
6.从教师的学校所在地角度进行分析 | 第51-53页 |
四、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第53-67页 |
(一)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存在的问题 | 第53-56页 |
1.小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创新本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 第53页 |
2.小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和行为倾向存在较大差异 | 第53-54页 |
3.小学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评价和模式的创新意识水平低 | 第54-55页 |
4.男教师、5-10年教龄的教师和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意识水平低 | 第55-56页 |
(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存在问题的归因 | 第56-67页 |
1.传统文化中保守性思想对教师观念的制约 | 第56-58页 |
2.学校现行的评价和奖励制度对教师教学的束缚 | 第58-60页 |
3.学校缺乏对教师教学创新的指导与帮助 | 第60-61页 |
4.教师的在职培训存在理论化和形式化倾向 | 第61-63页 |
5.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与知识能力素养的缺乏 | 第63-67页 |
五、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 第67-77页 |
(一)学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以创新引领学校发展 | 第67-68页 |
1.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 第67-68页 |
2.将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导向 | 第68页 |
(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鼓励教师教学创新的制度 | 第68-70页 |
1.完善教师课堂教学创新的评价制度 | 第68-69页 |
2.建立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奖励制度 | 第69-70页 |
(三)学校要营造创新氛围,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 | 第70-72页 |
1.设立共同愿景,营造创新氛围 | 第70-71页 |
2.引导教师进行自主的教学反思 | 第71-72页 |
(四)在职培训要加强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72-74页 |
1.确立以教学实践问题导向为基础的培训模式 | 第72-73页 |
2.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提供细节指导 | 第73页 |
3.要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监督 | 第73-74页 |
(五)专门开展关于教学创新的教育培训 | 第74-77页 |
1.增加在职培训中课堂教学创新内容,注重传授实践性经验 | 第74-75页 |
2.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创新,端正教学态度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 第81-87页 |
附录B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