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

北方竹子专类园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楼观台百竹园提升改造规划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8-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植物专类园是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新方向第12页
        1.1.2 竹子专类园在城市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作用第12页
        1.1.3 竹子专类园的建设体系尚待完善第12-13页
        1.1.4 北方地区竹子专类园的营建存在特殊性第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分析第19-37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1页
        2.1.1 植物园的概念第19页
        2.1.2 植物专类园的概念第19-21页
    2.2 专类园的发展历史第21-29页
        2.2.1 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第21-25页
        2.2.2 国外植物专类园的发展第25-29页
    2.3 专类园的分类第29-35页
        2.3.1 植物分类专类园第29-30页
        2.3.2 观赏性专类园第30-33页
        2.3.3 生态专类园第33页
        2.3.4 用途专类园第33-35页
    2.4 竹子及竹景观的营造第35-37页
        2.4.1 竹子文化内涵深厚第35页
        2.4.2 竹子可形成独特的园林景观第35页
        2.4.3 竹子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第35-36页
        2.4.4 竹子的社会经济价值第36-37页
第三章 国内优秀竹子专类园范例分析第37-45页
    3.1 江苏——扬州个园第37-39页
        3.1.1 扬州个园之竹造景分析第37-38页
        3.1.2 个园“四季”景观中竹的应用第38-39页
    3.2 浙江——安吉竹博园第39-42页
        3.2.1 竹子种植资源概况第39页
        3.2.2 设计特色第39-40页
        3.2.3 功能分区及其景观营造第40-42页
    3.3 北京——紫竹院公园第42-44页
        3.3.1 紫竹院公园概况第42页
        3.3.2 竹类植物配置分析第42-44页
    3.4 结论第44-45页
第四章 百竹园景观提升的理论问题研究第45-49页
    4.1 百竹园景观提升的指导思想第45页
    4.2 竹文化的挖掘与造园艺术探讨第45-47页
        4.2.1 竹径通幽第45页
        4.2.2 竹篱茅舍第45-46页
        4.2.3 移竹当窗第46页
        4.2.4 粉墙竹影第46页
        4.2.5 竹深荷净第46页
        4.2.6 竹石小品第46-47页
    4.3 竹景观与其他园林要素协调性问题探讨第47页
    4.4 技术问题探讨第47-49页
        4.4.1 轴线打造第47-48页
        4.4.2 景观序列及空间衔接第48页
        4.4.3 景观节点打造与意境营造第48-49页
第五章 楼观台百竹园建设现状调查分析第49-59页
    5.1 自然地理概况分析第49-51页
        5.1.1 地理位置第49页
        5.1.2 自然条件分析第49-51页
    5.2 楼观台道教文化解读第51页
    5.3 百竹园现有竹类种质资源分析第51-53页
    5.4 百竹园景观结构现状分析第53-54页
        5.4.1 园内竹子栽植格局第53-54页
        5.4.2 景观结构及景观要素分析第54页
    5.5 百竹园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第54-56页
        5.5.1 文化底蕴不足,缺乏景观灵魂第54-55页
        5.5.2 功能分区与景观构成比较单一第55页
        5.5.3 竹子在景观小品中的运用认识不足第55页
        5.5.4 景观要素不够丰富第55页
        5.5.5 竹类植物种植形式单一,植物造景缺少艺术感第55-56页
        5.5.6 竹生长环境良莠不齐第56页
    5.6 百竹园基础现状的 SWOT 分析第56-59页
        5.6.1 Strength(优势)第56-57页
        5.6.2 Weakness(劣势)第57-58页
        5.6.3 Opportunity(机遇)第58页
        5.6.4 Threats(挑战)第58-59页
第六章 楼观台百竹园提升改造规划设计第59-67页
    6.1 改造规划的意义第59页
    6.2 提升改造的目标第59页
    6.3 提升改造的原则第59-60页
        6.3.1 功能性原则第59页
        6.3.2 艺术性原则第59页
        6.3.3 以人为本原则第59-60页
    6.4 提升改造的主要内容第60-62页
        6.4.1 合理布局与功能分区第60-61页
        6.4.2 突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功能第61-62页
        6.4.3 加强百竹园竹文化建设第62页
        6.4.4 以人为本的景观改造第62页
    6.5 提升改造的具体内容第62-65页
        6.5.1 入口改造第62页
        6.5.2 建筑小品改造第62-63页
        6.5.3 景观小品改造第63-64页
        6.5.4 园路改造第64页
        6.5.5 水体改造第64-65页
        6.5.6 服务设施改造第65页
    6.6 提升竹林整体景观效果第65-67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7.1 结论第67-68页
    7.2 讨论与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74页
作者简介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工程计量、下料与隐蔽验收一体化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山西省不同地区典型传统民居围护结构节能特性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