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的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基本原理 | 第18-39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系统的简介 | 第18-20页 |
2.3 全球定位系统(GPS) | 第20-25页 |
2.3.1 GPS 的系统组成 | 第20-24页 |
2.3.2 GPS 空间系统和时间系统 | 第24-25页 |
2.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 第25-29页 |
2.4.1 系统组成 | 第26-27页 |
2.4.2 北斗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 | 第27-29页 |
2.5 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 | 第29-38页 |
2.5.1 二维定位的原理 | 第29-32页 |
2.5.2 卫星位置的确定 | 第32-35页 |
2.5.3 从卫星到用户距离的确定 | 第35-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选星方法的研究 | 第39-57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用户位置计算 | 第39-42页 |
3.3 选星原理 | 第42-45页 |
3.3.1 几何精度因子 GDOP | 第42-44页 |
3.3.2 影响 GDOP 的因素 | 第44-45页 |
3.4 单系统选星方法 | 第45-52页 |
3.4.1 基于仰角和方位角的快速选星方法 | 第46-47页 |
3.4.2 基于四面体体积的选星算法 | 第47页 |
3.4.3 模糊选星法 | 第47-50页 |
3.4.4 六星选星法 | 第50-51页 |
3.4.5 基于卫星对几何精度因子贡献的选星方法 | 第51-52页 |
3.5 多系统选星方法的研究 | 第52-56页 |
3.5.1 最大行列式值法 | 第52-53页 |
3.5.2 基于四面体体积的改进 GDOP 最优算法 | 第53-54页 |
3.5.3 多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选星法 | 第54-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最佳形状和二维凸包的单系统选星方法 | 第57-84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基于最佳形状和二维凸包的单系统选星方法的原理 | 第57-65页 |
4.2.1 最佳形状法 | 第57-61页 |
4.2.2 二维凸包法 | 第61-65页 |
4.3 实验主要器材的介绍 | 第65-67页 |
4.4 GPS 下单系统选星算法的验证、比较和分析 | 第67-74页 |
4.5 BDS 下单系统选星方法的验证、比较和分析 | 第74-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基于最佳形状和二维凸包的 GIFT-WRAPPING 多系统选星法 | 第84-103页 |
5.1 引言 | 第84页 |
5.2 多系统空间坐标系的统一 | 第84-85页 |
5.3 多系统时间系统的统一 | 第85-86页 |
5.4 基于最佳形状和二维凸包的 gift-wrapping 多系统选星方法 | 第86-88页 |
5.5 GPS 与 BDS 定位的比较 | 第88-93页 |
5.6 多系统定位的研究 | 第93-102页 |
5.6.1 单系统不能定位时多系统的作用 | 第94-96页 |
5.6.2 双系统组合定位中的选星问题的研究 | 第96-10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6.1 本文回顾及结论 | 第103-104页 |
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