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澄江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及规划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页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9页
        1.4.1 世界自然遗产旅游研究与进展第12-15页
        1.4.2 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第15-18页
        1.4.3 澄江化石地的研究第18-19页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9-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2 研究思路第20-22页
第二章 乡村旅游主要类型与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宏观环境分析第22-34页
    2.1 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第22-24页
        2.1.1 景区依托型第22-23页
        2.1.2 度假休闲型第23页
        2.1.3 民俗风情型第23-24页
        2.1.4 产业融合型第24页
    2.2 宏观环境PEST分析第24-34页
        2.2.1 政治法律环境第24-26页
        2.2.2 经济环境第26-30页
        2.2.3 社会文化环境第30-32页
        2.2.4 技术环境第32-34页
第三章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及啰哩山村概况第34-45页
    3.1 澄江概况第34-37页
        3.1.1 地理区位与交通第35-36页
        3.1.2 自然概况第36-37页
        3.1.3 社会经济第37页
    3.2 啰哩山村概况第37-38页
        3.2.1 地理区位第37页
        3.2.2 自然资源与人口经济状况第37-38页
        3.2.3 基础设施情况与特色产业第38页
    3.3 啰哩山村旅游资源现状第38-45页
        3.3.1 水资源第39页
        3.3.2 农业资源第39-40页
        3.3.3 林业资源第40-42页
        3.3.4 地质资源第42-43页
        3.3.5 文化资源第43-45页
第四章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发展及策略研究第45-59页
    4.1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第45-54页
        4.1.1 优势分析第45-49页
        4.1.2 劣势分析第49-51页
        4.1.3 机会分析第51-53页
        4.1.4 威胁分析第53-54页
    4.2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第54-59页
        4.2.1 寻求突破策略第55-56页
        4.2.2 特色产品策略第56页
        4.2.3 市场导向策略第56-57页
        4.2.4 可持续发展策略第57-59页
第五章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规划研究第59-73页
    5.1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市场分析及定位第59-62页
        5.1.1 玉溪市市场发育规模现状第59-60页
        5.1.2 市场定位第60-62页
    5.2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规划指导思想第62页
    5.3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规划原则第62-63页
        5.3.1 市场导向原则第62页
        5.3.2 突出特色原则第62页
        5.3.3 保护优先原则第62-63页
        5.3.4 风格统一原则第63页
    5.4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规划主题定位第63页
    5.5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总体空间布局规划第63-66页
        5.5.1 游客接待区第64页
        5.5.2 农业景观区第64-65页
        5.5.3 园林休闲区第65-66页
    5.6 景点设计与配套设施第66-68页
    5.7 旅游活动设计第68-69页
    5.8 旅游形象设计TIS(Tourism Image System)第69-73页
        5.8.1 TIS与CIS第69-70页
        5.8.2 啰哩山村乡村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基本思路第70-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6.1 结论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研项目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以云南省麻栗坡县为例
下一篇:农业跨国投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