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我国公共政策决策主体多元化与公民参与多样化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一般理论分析第15-20页
   ·公共政策的一般内涵第15-16页
     ·西方学者定义第15页
     ·我国学者的观点第15-16页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含义与特征第16-17页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含义第16页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特征第16-17页
   ·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的构成第17-20页
     ·公共政策的决策主体主要是政府政党第17页
     ·个人、企业或社会某一利益集团是公共政策的参与者第17-18页
     ·大众媒介是目前公共政策决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第18页
     ·专家参与是新时期公共政策决策的鲜明特征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公共政策多元决策主体参与模式与问题分析第20-32页
   ·我国社会民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决策的理论支撑第20-21页
     ·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外因第20页
     ·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民主化的内因第20-21页
   ·我国公共政策决策多元化主体的构成第21-23页
     ·官方公共政策决策主体第21-22页
     ·非官方决策主体第22-23页
   ·我国多元参与主体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方式第23-24页
   ·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民众参与途径有序性、统一性不足第24-26页
     ·决策体制的滞后和不合理之处抑制了决策主体多元化的进程第26-27页
     ·民众"搭便车"心理普遍存在第27-28页
     ·基层民主难以发挥作用第28页
   ·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8-32页
     ·相对落后的经济基础抑制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积极性第28页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主动性差第28-29页
     ·民众参与缺乏有序性第29-30页
     ·政务公开程度低限制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第30页
     ·参与成本高降低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普遍性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政府公共决策机制改革方向——公民参与多样化第32-38页
   ·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基本目标第32-34页
     ·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第32页
     ·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第32-33页
     ·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价值取向的对立与统一第33-34页
   ·政府公共决策中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意义第34-38页
     ·促进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第34-35页
     ·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合法性第35-36页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第36-38页
第四章 中国公共决策多元化参与的路径选择第38-49页
   ·公共决策参与理念的更新第38-40页
     ·健全法制第39页
     ·加强人文教育提倡人文精神第39页
     ·培育公民参与意识第39-40页
     ·转变政府职能第40页
   ·中国公共决策多元参与制度的完善第40-49页
     ·政务信息公开制度第40-42页
     ·听证制度第42-44页
     ·咨询制度第44-47页
     ·决策问责制度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4-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研究
下一篇:人性化管理在行政组织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