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地区地下水污染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区的环境水文地质研究 | 第17-18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地理及经济概况 | 第21-27页 |
2.1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概况 | 第21-22页 |
2.2 气象与水文 | 第22-24页 |
2.2.1 气象 | 第22-23页 |
2.2.2 水文 | 第23-24页 |
2.3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2.4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42页 |
3.1 地质构造 | 第27页 |
3.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35页 |
3.2.1 地下水类型 | 第27-28页 |
3.2.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第28-33页 |
3.2.3 地下水动态特征 | 第33-35页 |
3.3 地下水化学 | 第35-40页 |
3.3.1 地下水化学类型 | 第35-36页 |
3.3.2 氯离子含量的时空变化 | 第36-40页 |
3.4 水污染现状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 第42-54页 |
4.1 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1.1 模拟区范围 | 第42页 |
4.1.2 边界条件概化 | 第42页 |
4.1.3 数学模型 | 第42-44页 |
4.2 几何模型 | 第44-45页 |
4.2.1 模型层划分 | 第44-45页 |
4.2.2 模型剖分 | 第45页 |
4.3 水文地质模型 | 第45-47页 |
4.3.1 参数初值的选取 | 第46页 |
4.3.2 初始条件的设置 | 第46-47页 |
4.3.3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47页 |
4.4 模型求解 | 第47-48页 |
4.5 模型校正与验证 | 第48-49页 |
4.6 模型均衡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7 不同条件下的水位预测 | 第50-54页 |
第五章 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 | 第54-96页 |
5.1 水质概念模型 | 第54页 |
5.2 水质数学模型 | 第54-55页 |
5.3 溶质运移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 第55-56页 |
5.3.1 参数选取 | 第55页 |
5.3.2 模型设计 | 第55页 |
5.3.3 模型求解 | 第55-56页 |
5.4 溶质运移模拟预测 | 第56-96页 |
5.4.1 现状条件下承压水污染过程模拟 | 第56-69页 |
5.4.2 现状条件下承压水污染恢复模拟 | 第69-77页 |
5.4.3 扩大开采条件下承压水污染过程模拟预测 | 第77-86页 |
5.4.4 扩大开采条件下承压水污染恢复模拟预测 | 第86-94页 |
5.4.5 模拟预测分析 | 第94-9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96-98页 |
建议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