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的依据及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对象和范畴 | 第9-11页 |
1.2.1. 对象——江南民居窗饰艺术 | 第9-10页 |
1.2.2. 范畴——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 第10页 |
1.2.3. 地域空间的界定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 第11页 |
1.3.1. 本体价值 | 第11页 |
1.3.2. 文化艺术价值 | 第11页 |
1.3.3.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4. 课题的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2. 江南民居窗饰艺术的发展演变 | 第13-21页 |
2.1. 民居窗饰艺术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3-18页 |
2.1.1.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 第13-15页 |
2.1.2. 江南商业经济促进民居装饰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3. 工匠精湛技艺提高了装饰的艺术水平 | 第16页 |
2.1.4. 文人风尚孕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 第16-18页 |
2.2. 民居窗饰艺术发展演变及装饰风格 | 第18-20页 |
2.2.1. 民居窗饰的风格演变 | 第18-19页 |
2.2.2. 建筑装饰文化的传承——新江南风格 | 第19-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3. 江南民居窗饰的装饰艺术特征 | 第21-33页 |
3.1. 基本类型 | 第21-22页 |
3.2. 材料工艺 | 第22-26页 |
3.3. 装饰图案符号 | 第26-31页 |
3.4. 小结 | 第31-33页 |
4. 江南民居窗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及美学意义 | 第33-39页 |
4.1. 窗饰中兼容地域文化特色 | 第33-36页 |
4.1.1. 借鉴明清时期江南民居的室内装饰艺术 | 第33-34页 |
4.1.2. 戏曲艺术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3. 与吴门画派互为借鉴 | 第35-36页 |
4.2. 窗饰艺术的美学意义 | 第36-37页 |
4.3. 小结 | 第37-39页 |
5. 江南民居窗饰艺术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57页 |
5.1. 传统窗饰的应用价值 | 第39-40页 |
5.1.1. 现代设计市场需求 | 第39页 |
5.1.2. 视觉审美价值 | 第39页 |
5.1.3. 情感寄托 | 第39-40页 |
5.2. 在建筑及室内空间的拓展 | 第40-46页 |
5.2.1. 门窗 | 第40-41页 |
5.2.2. 空间界面 | 第41-43页 |
5.2.3. 隔断 | 第43页 |
5.2.4. 室内陈设 | 第43-45页 |
5.2.5. 虚实空间关系的营造 | 第45页 |
5.2.6. 空间与空间关系的营造 | 第45-46页 |
5.3. 传统窗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规律 | 第46-49页 |
5.3.1. 独立装饰 | 第46页 |
5.3.2. 元素演变 | 第46-48页 |
5.3.3. 材质丰富 | 第48页 |
5.3.4. 色彩多元化 | 第48-49页 |
5.3.5. 尽其所能 | 第49页 |
5.4. 现代设计中创新性典型案例分析 | 第49-53页 |
5.4.1. 仿古新做——江南会 | 第49-51页 |
5.4.2. 贝聿铭的江南情结 | 第51-53页 |
5.5. 现代设计中对窗饰艺术创新形式的运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 第53-55页 |
5.5.1. 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5.5.2. 继承与创新的建议 | 第54-55页 |
5.6. 小结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