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AGC 与 AVC 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1.2.2 AVC 控制分区方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静态电压稳定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2 考虑区域发电机有效无功备用的 AVC 控制分区方法研究 | 第17-31页 |
2.1 引言 | 第17-18页 |
2.2 考虑区域发电机有效无功备用的 AVC 控制优化分区模型 | 第18-20页 |
2.2.1 区域发电机有效无功备用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 第18-19页 |
2.2.2 分区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 优化分区的多目标进化规划算法 | 第20-23页 |
2.3.1 基于目标相对占优策略的适应度值计算 | 第21页 |
2.3.2 随机变量的自适应变异策略 | 第21-22页 |
2.3.3 随机分区方案的可行性调整策略 | 第22页 |
2.3.4 自适应进化规划分区算法流程 | 第22-23页 |
2.4 算例分析 | 第23-30页 |
2.4.1 自适应进化规划分区算法结果与分析 | 第23-25页 |
2.4.2 随机变量的自适应变异策略及可行性调整策略分析 | 第25-26页 |
2.4.3 区域发电机有效无功备用指标分析 | 第26-27页 |
2.4.4 与现有分区方法结果对比分析 | 第27-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3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与二级电压控制的联合扩展潮流研究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32页 |
3.2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与二级电压控制作用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32-40页 |
3.2.1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32-35页 |
3.2.2 二级电压控制作用下的扩展潮流计算模型 | 第35-37页 |
3.2.3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与二级电压控制的潮流计算模型 | 第37-40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40-45页 |
3.3.1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的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 第40-41页 |
3.3.2 考虑二级电压控制作用的潮流计算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3.3 考虑静态频率调节特性与二级电压控制的联合扩展潮流仿真分析 | 第43-45页 |
3.4 小结 | 第45-47页 |
4 计及 AGC 和 AVC 控制作用的静态电压稳定研究 | 第47-73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常规连续潮流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48-51页 |
4.2.1 参数化 | 第49-50页 |
4.2.2 预测环节 | 第50页 |
4.2.3 校正环节 | 第50-51页 |
4.2.4 步长控制 | 第51页 |
4.3 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曲线确定负荷增长方向 | 第51-53页 |
4.4 计及 AGC 和 AVC 控制作用的连续潮流计算模型 | 第53-62页 |
4.4.1 连续潮流中 AVC 厂站协调控制策略的模拟 | 第53-56页 |
4.4.2 连续潮流中一次调频与 AGC 控制策略的模拟 | 第56-59页 |
4.4.3 计及 AGC 与 AVC 控制作用的连续潮流计算模型 | 第59-62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62-72页 |
4.5.1 基于超短期负荷预测曲线的负荷增长系数确定方法仿真分析 | 第62-63页 |
4.5.2 发电机无功出力限制对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 第63-65页 |
4.5.3 AVC 厂站协调控制对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 第65-68页 |
4.5.4 一次调频和 AGC 控制对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 | 第68-70页 |
4.5.5 计及 AGC 与 AVC 控制作用的连续潮流仿真分析 | 第70-72页 |
4.6 小结 | 第72-7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5.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第83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页 |
C.IEEE 14 节点系统数据 | 第83-84页 |
D.广东电网部分变电站母线负荷预测数据 | 第84-85页 |
E.IEEE 39 节点系统数据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