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1 导论 | 第6-14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6-9页 |
1.2 研究对象 | 第9页 |
1.3 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2.1.1 城市水环境特点 | 第14页 |
2.1.2 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 | 第14-16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城市水环境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 第16页 |
2.2.2 环境社会学的理论研究 | 第16页 |
2.2.3 我国水环境管理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2.2.4 我国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 | 第17-19页 |
3 国外城市水环境管理经验借鉴 | 第19-21页 |
3.1 法国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 第19页 |
3.2 日本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借鉴 | 第19-20页 |
3.3 美国城市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借鉴 | 第20-21页 |
4 城市水环境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1-27页 |
4.1 我国水环境管理模式分析 | 第22页 |
4.2 环境法律存在疏漏 | 第22-23页 |
4.3 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 | 第23-24页 |
4.4 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足 | 第24-25页 |
4.5 公众参与程度较差 | 第25-27页 |
5 水环境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5.1 中央水环境管理落实不到位 | 第27-30页 |
5.1.1 人事权管理未有效控制 | 第27-28页 |
5.1.2 财权管理未有效控制 | 第28-29页 |
5.1.3 业务监管未能有效控制 | 第29-30页 |
5.2 城市水环境管理分工不到位 | 第30-33页 |
5.3 城市水环境管理群众参与不积极 | 第33-36页 |
6 完善我国水环境管理体制的对策及建议 | 第36-48页 |
6.1 大部制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 | 第36页 |
6.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有法可依 | 第36-37页 |
6.3 完善城市水环境管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中央权威 | 第37-39页 |
6.3.1 缩短纵向权威链条 | 第37-38页 |
6.3.2 整合横向权威链条 | 第38-39页 |
6.3.3 强化国家环保工作举措 | 第39页 |
6.4 理顺城市水环境管理体系,统一协作 | 第39-41页 |
6.4.1 界定部门职责 | 第39-40页 |
6.4.2 以目标为导向的组织重塑 | 第40-41页 |
6.4.3 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协作机制 | 第41页 |
6.5 完善群众参与城市水环境管理机制与途径,鼓励参与 | 第41-44页 |
6.5.1 公共治理需要社会成长 | 第41-42页 |
6.5.2 政府信息公开 | 第42页 |
6.5.3 提高公众参与能力 | 第42-44页 |
6.6 完善两费收支政策,经济制约 | 第44-45页 |
6.6.1 完善排污许可证的对策 | 第44页 |
6.6.2 完善两费收支的对策 | 第44-45页 |
6.7 加大市场激励机制,提高污水处理厂能效 | 第45-48页 |
6.7.1 明确污水处理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及社会经济中地位 | 第46页 |
6.7.2 明确政府部门间环境责任,构建合理的城市污水处理管理体系 | 第46-47页 |
6.7.3 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升级转型 | 第47页 |
6.7.4 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流动机制的对策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