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3页 |
1.2.1 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仪器系统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监测系统检测方法及系统框架 | 第15-27页 |
2.1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 第15-24页 |
2.1.1 供电电压偏差 | 第15-17页 |
2.1.2 电力系统频率偏差 | 第17-18页 |
2.1.3 公用电网谐波 | 第18-20页 |
2.1.4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 第20-21页 |
2.1.5 有功、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 | 第21-23页 |
2.1.6 暂态电能质量的监测 | 第23-24页 |
2.2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监测系统开发平台及系统框架 | 第24-26页 |
2.2.1 监测系统开发平台 | 第24-25页 |
2.2.2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及充电负荷调度策略 | 第25页 |
2.2.3 监测系统框架设计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27-55页 |
3.1 系统硬件部分 | 第27-31页 |
3.1.1 信号校正电路 | 第27-28页 |
3.1.2 数据采集卡 | 第28-31页 |
3.1.3 工控机系统 | 第31页 |
3.1.4 其他硬件设备 | 第31页 |
3.2 前置机系统软件设计 | 第31-45页 |
3.2.1 前置机系统软件框架 | 第31-33页 |
3.2.2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3-34页 |
3.2.3 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第34-39页 |
3.2.4 前置机系统界面设计 | 第39-45页 |
3.3 服务器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47页 |
3.3.1 服务器系统框架设计 | 第45-46页 |
3.3.2 服务器系统界面设计 | 第46-47页 |
3.4 网络通讯系统设计 | 第47-50页 |
3.4.1 应用DataSocket技术实现通讯 | 第47-49页 |
3.4.2 WEB网络发布 | 第49-50页 |
3.5 数据库模块及报表模块设计 | 第50-54页 |
3.5.1 数据库的选择及表的设计 | 第50-51页 |
3.5.2 数据库与监测系统的接口设置 | 第51-52页 |
3.5.3 报表模块的设计 | 第52-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电能质量综合评价 | 第55-63页 |
4.1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电能质量综合评价流程 | 第55页 |
4.2 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 | 第55-57页 |
4.2.1 投影寻踪法的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4.2.2 构建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 | 第56-57页 |
4.3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57-59页 |
4.3.1 QPSO原理 | 第57-58页 |
4.3.2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流程 | 第58-59页 |
4.4 确定评价项与评价等级 | 第59-61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63-67页 |
5.1 前置机系统测试 | 第63-65页 |
5.2 系统运行实验 | 第65-66页 |
5.3 实验测试结论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