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第2章 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 ·儿童书籍设计的概念 | 第15-16页 |
| ·儿童书籍的概念 | 第15页 |
| ·儿童书籍的分类 | 第15页 |
| ·儿童书籍的设计内容 | 第15-16页 |
| ·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分析 | 第16-21页 |
| ·国外童书设计现状分析 | 第16页 |
| ·国内童书设计发展状况 | 第16-21页 |
| 第3章 相关概念及阐述 | 第21-27页 |
| ·体验设计的概念 | 第21-23页 |
| ·什么是体验 | 第21页 |
| ·体验设计 | 第21页 |
| ·体验设计特性对书籍互动的影响 | 第21-23页 |
| ·互动设计的概念 | 第23-24页 |
| ·互动设计的产生 | 第23页 |
| ·从人机交互到互动设计 | 第23-24页 |
| ·书籍互动体验概念的提出 | 第24-27页 |
| ·书籍的互动体验 | 第24页 |
| ·书籍互动的层次 | 第24-25页 |
| ·互动书籍的应用形式 | 第25-27页 |
| 第4章 儿童用户审美心理分析 | 第27-33页 |
| ·儿童审美心理的一般特点 | 第27页 |
| ·审美的好奇心 | 第27页 |
| ·审美的主观化 | 第27页 |
| ·审美的直觉性 | 第27页 |
| ·儿童的游戏心理 | 第27-28页 |
| ·儿童对图形与色彩的心理感知 | 第28-29页 |
| ·儿童对图形的心理感知 | 第28-29页 |
| ·儿童对色彩的心理感知 | 第29页 |
| ·儿童心理的发展及对书籍的需求分析 | 第29-33页 |
|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 第30页 |
| ·前运算阶段(2—7 岁) | 第30-31页 |
|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 第31-32页 |
|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后) | 第32-33页 |
| 第5章 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策略 | 第33-55页 |
| ·行为之互动体验 | 第33-42页 |
| ·行为互动方式之一——翻动 | 第33-37页 |
| ·行为互动方式之二——打开 | 第37-39页 |
| ·行为互动方式之三——撕裂 | 第39-41页 |
| ·行为互动方式之四——折叠 | 第41页 |
| ·行为互动方式之五——洞开 | 第41-42页 |
| ·感官之互动体验 | 第42-46页 |
| ·用形态营造儿童书籍的视觉体验 | 第42-44页 |
| ·以材料营造儿童书籍的触觉体验 | 第44-45页 |
| ·营造儿童书籍的听觉、嗅觉、味觉的体验 | 第45-46页 |
| ·情感之互动体验 | 第46-51页 |
| ·情感互动设计的层次 | 第47-48页 |
| ·基于情感互动童书的创作手段 | 第48-51页 |
| ·情节之互动体验 | 第51-52页 |
| ·超文本结构 | 第51-52页 |
| ·通过参与引发的沟通互动 | 第52页 |
| ·其它的互动方式 | 第52-55页 |
| ·加入书籍附属物 | 第52-53页 |
| ·印刷油墨引发的创意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