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0.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2 流体识别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0.2.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0.2.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0.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0.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0.3.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3-21页 |
1.1 研究区位置 | 第13页 |
1.2 研究区地层特征 | 第13-16页 |
1.3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6页 |
1.4 研究区沉积特征 | 第16-21页 |
1.4.1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7页 |
1.4.2 物源分析 | 第17页 |
1.4.3 研究区沉积微相类型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基础资料预处理 | 第21-31页 |
2.1 资料收集 | 第21页 |
2.2 资料预处理 | 第21-23页 |
2.2.1 测井曲线的平滑滤波处理 | 第21-22页 |
2.2.2 扩径段测井资料处理 | 第22页 |
2.2.3 欠压实校正 | 第22-23页 |
2.2.4 声波气层影响校正 | 第23页 |
2.3 深度匹配与岩心归位 | 第23页 |
2.4 测井资料标准化 | 第23-31页 |
2.4.1 关键井与标准层的确定 | 第23-24页 |
2.4.2 标准化方法 | 第24-26页 |
2.4.3 标准化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第三章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 第31-40页 |
3.1 储层四性特征 | 第31-35页 |
3.1.1 岩性特征 | 第31-32页 |
3.1.2 物性特征 | 第32-33页 |
3.1.3 油性特征 | 第33-34页 |
3.1.4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4-35页 |
3.2 储层四性关系 | 第35-40页 |
3.2.1 岩性与物性关系 | 第35-37页 |
3.2.2 含油性与岩性、物性的关系 | 第37-38页 |
3.2.3 电性与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测井储层参数模型建立 | 第40-48页 |
4.1 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 第40页 |
4.1.1 泥质含量分析 | 第40页 |
4.1.2 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 第40页 |
4.2 孔隙度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4.2.1 泥质含量校正 | 第41-42页 |
4.2.2 孔隙度计算模型 | 第42页 |
4.3 渗透率计算模型 | 第42-43页 |
4.4 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 第43-48页 |
4.4.1 地层水矿化度分析 | 第43-45页 |
4.4.2 岩电参数确定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储层有效厚度标准研究 | 第48-53页 |
5.1 扣除夹层原则 | 第48页 |
5.2 综合确定有效厚度下限 | 第48-53页 |
5.2.1 有效厚度岩性标准 | 第48页 |
5.2.2 有效厚度含油性标准 | 第48页 |
5.2.3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 | 第48-50页 |
5.2.4 有效厚度电性标准 | 第50-53页 |
第六章 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 第53-63页 |
6.1 两参数交会法 | 第53-56页 |
6.1.1 含水饱和度—孔隙度交会图法 | 第53-54页 |
6.1.2 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法 | 第54-55页 |
6.1.3 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法 | 第55页 |
6.1.4 声波时差—相对自然电位交会图法 | 第55-56页 |
6.2 测井多参数两判别向量R1—R2交会图法识别油水层 | 第56-63页 |
6.2.1 理论基础 | 第56页 |
6.2.2 计算步骤 | 第56-59页 |
6.2.3 油水层判别参数的提取 | 第59页 |
6.2.4 识别模式的建立与实际应用检验 | 第59-63页 |
第七章 储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63-66页 |
7.1 纵向油水分布规律 | 第63页 |
7.2 平面油水分布规律 | 第63-66页 |
第八章 有利区域预测 | 第66-72页 |
8.1 油藏类型 | 第66-68页 |
8.1.1 岩性油气藏 | 第66-67页 |
8.1.2 构造油气藏 | 第67-68页 |
8.1.3 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 | 第68页 |
8.2 有利区域预测 | 第68-72页 |
8.2.1 有利区类型划分 | 第68页 |
8.2.2 主力层位有利区域预测 | 第68-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