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异步电机论文

交流异步电机的DTC联合仿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交流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第11-13页
    1.2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研究的发展第13页
    1.3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特点第13-14页
    1.4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不足之处第14-15页
    1.5 直接转矩控制的发展趋势第15-16页
    1.6 论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交流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第17-33页
    2.1 交流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17-23页
        2.1.1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第17-18页
        2.1.2 异步电动机三相定子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18-20页
        2.1.3 坐标变换第20-23页
        2.1.4 异步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第23页
    2.2 电压空间矢量和逆变器第23-26页
        2.2.1 电压空间矢量第23-24页
        2.2.2 逆变器及八种开关状态第24-26页
    2.3 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和转矩的影响第26-28页
        2.3.1 电压空间矢量对定子磁链的影响第26-27页
        2.3.2 电压空间矢量对转矩的影响第27-28页
    2.4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第28-32页
        2.4.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第28-29页
        2.4.2 定子磁链的计算模型第29-31页
        2.4.3 转矩的计算模型第31页
        2.4.4 转矩和磁链控制第31-32页
        2.4.5 电压空间矢量选择第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第33-45页
    3.1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33-35页
        3.1.1 模糊控制第33-34页
        3.1.2 模糊控制理论的特点和不足第34-35页
    3.2 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第35-40页
        3.2.1 输入量的模糊化第36-37页
        3.2.2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第37-38页
        3.2.3 模糊推理第38-39页
        3.2.4 模糊量的清晰化第39-40页
    3.3 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第40-44页
        3.3.1 模糊控制器设计第41-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5-65页
    4.1 仿真平台第45-49页
        4.1.1 MATLAB第45-46页
        4.1.2 Simulink第46-47页
        4.1.3 Lab VIEW第47-49页
    4.2 Lab VIEW与MATLAB联合仿真方法第49-51页
    4.3 模糊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第51-58页
        4.3.1 3/2变换模块第52页
        4.3.2 磁链和转矩计算模型第52页
        4.3.3 PI转速调节器第52-53页
        4.3.4 扇区判别模块第53-54页
        4.3.5 磁链和转矩的滞环调节器第54页
        4.3.6 模糊控制器接口第54页
        4.3.7 仿真模型控制界面面板第54-55页
        4.3.8 模糊控制器的仿真模型第55-58页
    4.4 联合仿真第58-60页
    4.5 扰动下模糊DTC与传统DTC对比仿真第60-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模糊DTC平台第65-73页
    5.1 实验平台背景第65-66页
    5.2 系统硬件设计第66页
    5.3 数据采集卡选择第66-67页
    5.4 信号调理第67-68页
    5.5 测控系统中常见的干扰和对应措施第68-69页
    5.6 硬件实现第69-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页
    6.2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81-83页
附录B: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有限元的GIS壳体成形工艺及强度分析研究
下一篇:基于EMD的风电塔筒振动信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