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附图附表清单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0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1 林分密度对林分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2 林分密度对于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 第11页 |
1.4.3 林分密度对于生物量和碳密度影响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4 林分密度对于植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 第1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2-1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2-13页 |
2.2 植被概况 | 第13页 |
3 研究内容、目标及方法 | 第13-19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3.2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3.5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3.5.1 标准地设置与数据来源 | 第15-16页 |
3.5.2 乔木层调查 | 第16页 |
3.5.3 灌木、草本、凋落物生物量测定 | 第16-17页 |
3.5.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17页 |
3.5.5 碳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3.5.6 生物多样性的计算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6页 |
4.1 林分密度对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 第19-21页 |
4.2 林分密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 | 第21-26页 |
4.2.1 乔木层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 | 第21-22页 |
4.2.2 样地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 | 第22-23页 |
4.2.3 样地内灌、草生物量 | 第23-24页 |
4.2.4 林内凋落物生物量 | 第24页 |
4.2.5 林内地上总生物量 | 第24-26页 |
4.3 林分密度对林内碳密度的影响 | 第26-31页 |
4.3.1 林内各组分碳含量 | 第26-27页 |
4.3.2 乔木层碳密度 | 第27-28页 |
4.3.3 灌木和草本层的碳密度分布 | 第28-29页 |
4.3.4 凋落物层的碳密度分布 | 第29页 |
4.3.5 地上碳密度的分布 | 第29-31页 |
4.4 林分密度对灌草多样性的影响 | 第31-36页 |
4.4.1 林分密度对灌木多样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4.4.2 林分密度对草本多样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6-41页 |
5.1 结论 | 第36-39页 |
5.1.1 不同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中龄林土壤理化性质 | 第36-37页 |
5.1.2 不同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中龄林生物量分布 | 第37页 |
5.1.3 不同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中龄林碳密度分布 | 第37-38页 |
5.1.4 不同林分密度兴安落叶松中龄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 | 第38-39页 |
5.2 讨论 | 第39-41页 |
5.2.1 土壤N、P、K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39页 |
5.2.2 生物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39-40页 |
5.2.3 林下植被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 | 第40页 |
5.2.4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