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7-9页 |
1. 亲子鉴定适用理论研究 | 第9-14页 |
1.1 亲子鉴定的溯源考察 | 第9-11页 |
1.1.1 早先人类历史上亲子鉴定方式考察 | 第9-10页 |
1.1.2 近代史上人类亲子鉴定方式考察 | 第10-11页 |
1.2 亲子鉴定的内涵及价值功能剖析 | 第11-12页 |
1.2.1 亲子鉴定的内涵分析 | 第11页 |
1.2.2 亲子鉴定的主要价值功能 | 第11-12页 |
1.3 亲子鉴定与亲子关系诉讼:亲子鉴定适用的机遇与挑战 | 第12-14页 |
2. 比较法视野下的亲子鉴定适用考察 | 第14-22页 |
2.1 主要国家亲子关系法律规范的演变路径 | 第14-16页 |
2.1.1 美国法:从家庭安定到子女利益的转变 | 第14-15页 |
2.1.2 英国法:公权力介入的不断深入 | 第15页 |
2.1.3 德国法:血缘真实主义的不断强化 | 第15-16页 |
2.2 主要国家就亲子鉴定适用程序的规定及启示 | 第16页 |
2.3 主要国家就亲子鉴定推定的适用与启示 | 第16-22页 |
2.3.1 主要国家就亲子鉴定推定的适用模式考察 | 第16-21页 |
2.3.2 各国亲子鉴定推定适用启示 | 第21-22页 |
3. 我国亲子鉴定适用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3.1 我国规范亲子鉴定适用的探索历程 | 第22-25页 |
3.2 对我国亲子鉴定适用现状的思考 | 第25-27页 |
3.2.1 亲子鉴定的适用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 | 第26页 |
3.2.2 亲子鉴定适用中利益层面的多元化与保护上的单一化 | 第26-27页 |
3.2.3 亲子鉴定程序倾向过程设计,忽视事后救济 | 第27页 |
3.2.4 亲子鉴定的适用缺乏一定操作性 | 第27页 |
4. 我国亲子鉴定适用的完善设想 | 第27-35页 |
4.1 亲子鉴定适用的基本原则 | 第28-30页 |
4.1.1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第28-29页 |
4.1.2 有限的职权探知主义原则 | 第29-30页 |
4.1.3 利益衡量与均衡原则 | 第30页 |
4.2 亲子鉴定适用的程序性问题 | 第30-31页 |
4.2.1 亲子鉴定的程序启动 | 第30-31页 |
4.2.2 亲子鉴定纷争中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 | 第31页 |
4.2.3 构建亲子鉴定结论的复议复核制度 | 第31页 |
4.3 亲子关系诉讼中拒绝亲子鉴定的推定问题 | 第31-34页 |
4.3.1 明确主体范围,考虑诉讼外第三人情形 | 第32页 |
4.3.2 明确推定适用条件,设置拒绝正当事由 | 第32页 |
4.3.3 界定“必要证据”范畴,明确证据界限 | 第32-34页 |
4.3.4 完善鉴定推定程序,设置间接处罚措施 | 第34页 |
4.4 亲子鉴定适用措施的若干借鉴 | 第34-35页 |
4.4.1 亲子关系争执否定制度:身份争执领域的个别化排除 | 第34-35页 |
4.4.2 亲子争端优先调解原则:“调解前置程序”的引入 | 第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