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燃料电池的研究意义和背景 | 第12-17页 |
1.1.1 燃料电池概述 | 第13-14页 |
1.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4-15页 |
1.1.3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 | 第15页 |
1.1.4 DFAFC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1.5 DFAFC 中甲酸的电催化氧化机理 | 第16-17页 |
1.2 核壳型催化剂 | 第17-19页 |
1.3 燃料电池载体材料 | 第19-20页 |
1.4 导电聚合物 | 第20-23页 |
1.4.1 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1页 |
1.4.2 导电聚合物/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1.5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载贵金属复合物在电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1.6 选题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PANI-POMAN/Pt-R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26-41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4页 |
2.3.1 电化学法合成 PANI-POMAN 聚合物膜 | 第28-30页 |
2.3.2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及成分分析 | 第30-34页 |
2.4 甲酸的电化学氧化 | 第34-40页 |
2.4.1 PANI-POMAN 不同浓度比对催化甲酸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2 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35-36页 |
2.4.3 Pt-Ru 不同浓度比的影响 | 第36-38页 |
2.4.4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2.4.5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39-40页 |
2.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PANI-POMAN/Cu@Pt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41-53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3.2.3 电极的预处理 | 第42页 |
3.2.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2页 |
3.2.5 催化剂的形貌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3.3.1 PANI-POMAN 的电化学行为 | 第42-43页 |
3.3.2 PANI-POMAN/Cu@Pt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3.3.3 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表征 | 第44-45页 |
3.3.4 PANI-POMAN/Cu@Pt 催化剂上氢的吸附/脱附特征 | 第45-46页 |
3.4 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46-47页 |
3.5 置换时间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膜厚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3.7 PANI-POMAN/Cu@Pt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49页 |
3.8 甲酸在 PANI-POMAN/Cu@Pt 催化剂上氧化的动力学特征 | 第49-51页 |
3.8.1 甲酸浓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3.8.2 扫描速率的影响 | 第51页 |
3.9 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PANI-POMAN/Cu@Pd 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甲酸的机理研究 | 第53-63页 |
4.1 引言 | 第53-5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4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5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4.2.3 电极的预处理 | 第54页 |
4.2.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4页 |
4.2.5 催化剂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4.3.1 催化剂的表面形貌及成分表征 | 第54-56页 |
4.3.2 催化剂上氢的吸附/脱附特征 | 第56-57页 |
4.4 甲酸的电化学氧化 | 第57-62页 |
4.4.1 催化剂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 | 第57-59页 |
4.4.2 甲酸浓度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扫描速率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4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61-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1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