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绿色荧光蛋白概述 | 第11-16页 |
1.1.1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其突变体 | 第11-12页 |
1.1.2 绿色荧光蛋白的结构 | 第12页 |
1.1.3 绿色荧光蛋白在分析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1.2 石墨烯概述 | 第16-20页 |
1.2.1 石墨烯简介 | 第16-17页 |
1.2.2 基于石墨烯的荧光传感器 | 第17-20页 |
1.3 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概述 | 第20-24页 |
1.3.1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问题 | 第20-21页 |
1.3.2. 纳米材料生物毒性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1.3.3 纳米铜毒性分析 | 第23-24页 |
1.4 本文构思 | 第24-25页 |
第2章 scGFP 与 GO 的相互作用及 DNA 对其影响的研究 | 第25-35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 第26页 |
2.2.2 超电荷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26页 |
2.2.3 AFM, FA, CD 的样品制备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2.3.1 scGFP 与 GO 的相互作用及表征 | 第27-31页 |
2.3.2 DNA 对 scGFP/GO 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31-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 scGFP/GO 相互作用的无标记荧光方法检测肌红蛋白 | 第35-46页 |
3.1 前言 | 第35-3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6页 |
3.2.2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6-37页 |
3.2.3 肌红蛋白的检测 | 第37页 |
3.2.4 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37页 |
3.2.5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4页 |
3.3.1 肌红蛋白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论证 | 第37-39页 |
3.3.2 条件优化 | 第39-43页 |
3.3.3 肌红蛋白的检测 | 第43-44页 |
3.3.4 肌红蛋白传感器的特异性 | 第44页 |
3.3.5 肌红蛋白传感器的实际应用 | 第44页 |
3.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4章 基于微生物全细胞传感器的纳米铜毒性影响因素初探 | 第46-53页 |
4.1 前言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7页 |
4.2.2 材料的表征 | 第47页 |
4.2.3 菌株培养时间的优化 | 第47-48页 |
4.2.4 不同形貌纳米铜毒性分析实验 | 第48页 |
4.2.5 亚铜离子的检测 | 第48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3.1 材料的表征 | 第48页 |
4.3.2 菌种培养时间的优化 | 第48-50页 |
4.3.3 不同形貌纳米铜毒性分析 | 第50-51页 |
4.3.4 亚铜离子的检测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