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珍珠菜属植物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活性成分抗氧化机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9页
   ·珍珠菜属植物概述第12页
   ·珍珠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第12-16页
     ·金钱草化学成分第12-13页
     ·过路黄化学成分第13-14页
     ·黄连花化学成分第14-15页
     ·虎尾草化学成分第15-16页
     ·其他珍珠菜属化学成分第16页
   ·虎尾草和腺药珍珠菜概况第16-17页
   ·挥发油研究概述第17-22页
     ·挥发油含义第17-18页
     ·挥发油所在部位第18页
     ·挥发油药效作用第18页
     ·挥发油成分第18-19页
       ·萜类化合物第18页
       ·芳香族化合物第18-19页
       ·脂肪类化合物第19页
     ·挥发油的通性第19-20页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第20页
       ·水蒸气蒸馏法第20页
       ·溶剂提取法第20页
       ·压榨法第20页
     ·挥发油的鉴定第20-22页
       ·化学常数鉴定第20-21页
       ·薄层色谱鉴定第21页
       ·气相色谱鉴定第21-22页
   ·天然抗氧化剂第22-23页
     ·天然抗氧化剂研究概况第22-23页
     ·抗氧化作用机理第23页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第23-25页
     ·结构骨架和分类第23-24页
     ·黄酮类化学物的性质第24页
     ·黄酮类化合物应用第24-25页
     ·黄酮类抗氧化剂第25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29页
第二章 量化计算理论及模型第29-35页
   ·计算化学发展概况第29页
   ·计算模型第29-34页
     ·分子力学理论第29-30页
     ·电子结构理论第30-34页
       ·薛定谔方程第30页
       ·电子结构理论分类第30-34页
 参考文献第34-35页
第三章 虎尾草挥发性成分分析第35-50页
 引言第35页
   ·实验准备部分第35-36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35-36页
     ·实验样品第36页
   ·色谱试样的制备第36-37页
     ·虎尾草浸膏的制备第36-37页
     ·挥发性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7页
     ·GC 条件第37页
     ·MS 条件第37页
     ·MS 质谱检索第3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7-44页
       ·石油醚段挥发性成分 GC-MS 分析第37-39页
     ·氯仿段挥发性成分GC-MS 分析第39-42页
     ·乙酸乙酯段挥发性成分GC-MS 分析第42-44页
   ·分析与讨论第44-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0页
第四章 腺药珍珠菜挥发性成分分析第50-59页
   ·实验部分第50-52页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0-51页
     ·实验样品第51页
     ·色谱试样的制备第51-52页
       ·腺药珍珠菜浸膏的制备第51页
       ·腺药珍珠菜挥发性样品的制备第51-52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52页
       ·GC 条件第52页
       ·MS 条件第52页
   ·结果与讨论第52-58页
     ·石油醚段挥发性成分GC-MS 分析第52-55页
     ·乙酸乙酯段挥发性成分GC-MS 分析第55-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59页
第五章 丁香酚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机制第59-67页
 引言第59页
   ·丁香酚类抗氧化机制第59页
   ·量化计算方法第59-62页
     ·理论指标的选取第60页
     ·量化计算步骤第60-61页
     ·理论计算模型第61-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3页
     ·理论计算结果第62页
     ·清除自由基活性顺序第62-63页
   ·清除自由基活性分析第63页
     ·取代基效应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63页
     ·分子内氢键作用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63页
     ·p-Π共轭体系作用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63页
   ·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六章 槲皮素等黄酮类抗氧化机制研究第67-76页
   ·引言第67页
   ·量化计算方法第67-68页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68-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1页
     ·理论计算结果第69-70页
     ·清除自由基活性顺序第70-71页
   ·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分析第71-73页
     ·酚羟基取代位置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71页
     ·羟基化程度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71-72页
     ·分子内氢键作用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72-73页
     ·不饱和C 环对O-H 键BDE 的影响第73页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结论第76-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NADP-苹果酸酶与逆境关系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玉米收获机之摘穗机构的理论研究与改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