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与社会养老保险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养老保险 | 第18页 |
2.1.2 商业养老保险 | 第18-19页 |
2.1.3 社会养老保险 | 第19-20页 |
2.2 商业养老保险相关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2.2.1 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 | 第20页 |
2.2.2 庇古的福利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2.3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第20-21页 |
2.2.4 商业养老保险理论评析 | 第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3.1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总体分析 | 第22-25页 |
3.1.1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规模 | 第22-23页 |
3.1.2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份额 | 第23-24页 |
3.1.3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 第24-25页 |
3.2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3.2.1 供给主体状况 | 第25页 |
3.2.2 商业养老保险市场销售渠道和销售模式 | 第25-26页 |
3.3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结构分析 | 第26-27页 |
3.4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的契机 | 第27-29页 |
3.4.1 老龄化日趋严重 | 第27-28页 |
3.4.2 企业年金发展不足 | 第28页 |
3.4.3 养老金支付问题 | 第28-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评价实证分析 | 第30-51页 |
4.1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41页 |
4.1.1 经济发展 | 第31-35页 |
4.1.2 生活水平 | 第35-36页 |
4.1.3 社会福利 | 第36-38页 |
4.1.4 经济“软实力” | 第38-41页 |
4.2 因子分析 | 第41-48页 |
4.2.1 原始统计数据描述 | 第41-42页 |
4.2.2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 第42-43页 |
4.2.3 公共因子分子 | 第43-44页 |
4.2.4 因子得分估计及潜力总分值计算 | 第44-47页 |
4.2.5 因子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4.3 基于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 第48-50页 |
4.3.1 第一类地区 | 第49-50页 |
4.3.2 第二类地区 | 第50页 |
4.3.3 第三类地区 | 第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山东省商业养老保险的开发策略研究 | 第51-55页 |
5.1 针对第一类地区的开发策略 | 第51页 |
5.2 针对第二类地区的开发策略 | 第51-52页 |
5.3 针对第三类地区的开发策略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5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