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1.1 褪黑素的发现 | 第13-14页 |
1.1.1 动物源褪黑素的发现 | 第13页 |
1.1.2 植物源褪黑素的发现 | 第13-14页 |
1.2 植物源MT的合成与代谢途径 | 第14-15页 |
1.3 褪黑素的功能活性 | 第15-22页 |
1.3.1 动物源褪黑素的生理功能 | 第15-18页 |
1.3.2 植物源褪黑素的生理功能 | 第18-22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 第23-25页 |
2.1.1 不同葡萄品种成熟果皮中的褪黑素含量比较试验 | 第23页 |
2.1.2 果实发育过程中褪黑素及其关键代谢物的变化动态测定 | 第23页 |
2.1.3 外源褪黑素缓解NaCl胁迫的试验 | 第23-24页 |
2.1.4 外源褪黑素缓解干旱胁迫的试验 | 第24页 |
2.1.5 外源褪黑素缓解高温胁迫的试验 | 第24-25页 |
2.2 试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25-27页 |
2.3.1 褪黑素、5-羟色胺和2-羟基褪黑素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2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3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的测定及JIP-test分析 | 第27页 |
2.3.4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第27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2页 |
3.1 葡萄中褪黑素、5-羟色胺和2-羟基褪黑素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8-30页 |
3.1.1 标准品和样品色谱图 | 第28页 |
3.1.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8-29页 |
3.1.3 稳定性检测 | 第29-30页 |
3.2 不同葡萄品种成熟果皮中褪黑素的含量 | 第30页 |
3.3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褪黑素及其关键代谢物的变化动态 | 第30-33页 |
3.3.1 褪黑素的变化动态 | 第30-31页 |
3.3.2 5-羟色胺的变化动态 | 第31-32页 |
3.3.3 2-羟基褪黑素的变化动态 | 第32-33页 |
3.4 葡萄植株不同器官中褪黑素、5-羟色胺和2-羟基褪黑素的含量 | 第33-35页 |
3.5 盐和干旱胁迫下葡萄各器官褪黑素及其关键代谢物的含量变化 | 第35-38页 |
3.5.1 NaCl胁迫下葡萄各器官褪黑素、5-羟色胺和2-羟基褪黑素的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3.5.2 干旱胁迫下葡萄各器官褪黑素、5-羟色胺和2-羟基褪黑素含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3.6 外源褪黑素在防御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38-52页 |
3.6.1 浇施褪黑素对NaCl胁迫的抵御作用 | 第38-44页 |
3.6.2 喷施或浇施褪黑素对干旱胁迫的抵御作用 | 第44-48页 |
3.6.3 褪黑素对高温胁迫的抵御作用 | 第48-52页 |
4 讨论 | 第52-59页 |
4.1 葡萄中褪黑素的测定方法建立 | 第52-53页 |
4.2 葡萄中的褪黑素含量分布及动态变化 | 第53-55页 |
4.3 植株内源褪黑素及其代谢产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 | 第55页 |
4.4 施加外源褪黑素对植株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影响 | 第55-57页 |
4.5 外源褪黑素在缓解葡萄非生物胁迫中的应用前景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