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资源与开发论文--海洋动力资源开发论文--波浪能论文

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的试验及数值仿真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8-3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8-20页
    1.2 波浪能资源分布情况第20-22页
        1.2.1 世界波浪能分布第20-21页
        1.2.2 我国波浪能分布第21-22页
    1.3 振荡浮子式发电装置研究现状第22-28页
        1.3.1 工作原理及分类第22-2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23-27页
        1.3.3 国内研究现状第27-28页
    1.4 振荡浮子式发电装置数值分析研究现状第28-29页
    1.5 阵列式振荡浮子发电装置研究现状第29-31页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总体框架第31-34页
        1.6.1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3页
        1.6.2 论文总体框架第33-34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和OpenFOAM概述第34-50页
    2.1 微幅波理论第34-37页
        2.1.1 微幅波简介第34页
        2.1.2 波面方程与速度势第34-35页
        2.1.3 水质点速度及加速度第35-36页
        2.1.4 线性波水质点运动轨迹第36-37页
    2.2 波浪的非线性作用第37页
    2.3 振荡浮子波浪力计算第37-40页
        2.3.1 概述第37页
        2.3.2 “弗汝德一克雷洛夫”假定法第37-38页
        2.3.3 常见浮体上的波浪力第38-40页
        2.3.4 倒圆台浮体的波浪力分析第40页
    2.4 振荡浮子发电装置吸收效率的计算第40-42页
        2.4.1 入射波能量计算第40-42页
        2.4.2 浮子吸收能量计算第42页
    2.5 CFD概述第42-46页
        2.5.1 CFD定义第43页
        2.5.2 基本控制方程第43页
        2.5.3 数值网格及离散方法第43-44页
        2.5.4 设定求解控制参数第44页
        2.5.5 湍流数值方法第44-45页
        2.5.6 主要数值计算算法第45-46页
        2.5.7 自由液面捕捉第46页
    2.6 OpenFOAM简介第46-48页
    2.7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振荡浮子系统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第50-74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试验目的第50页
    3.3 试验设备与模型布置第50-57页
        3.3.1 试验设备与测量仪器第50-54页
        3.3.2 模型的设计与布置第54-57页
    3.4 试验内容与工况组合第57-58页
        3.4.1 试验内容第57页
        3.4.2 工况组合设置第57-58页
        3.4.3 试验方法第58页
    3.5 试验结果第58-70页
        3.5.1 造波机造波效果验证第58-59页
        3.5.2 浮子稳性测试第59-60页
        3.5.3 波高对浮子系统水动力性能影响第60-62页
        3.5.4 周期对浮子系统水动力性能影响第62-66页
        3.5.5 浮子初始吃水对浮子系统水动力性能影响第66-70页
    3.6 浮子系统初级俘获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第70-72页
        3.6.1 波浪要素对浮子系统初级俘获效率影响第70-71页
        3.6.2 浮子初始吃水深度对浮子系统初级俘获效率影响第71-72页
    3.7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4章 基于二维数值水槽的数值收敛性测试第74-80页
    4.1 引言第74页
    4.2 数值水槽第74-75页
    4.3 主要的数值造波与消波技术第75-76页
        4.3.1 数值造波第75页
        4.3.2 数值消波第75-76页
    4.4 二维数值水槽的建立与网格划分第76-77页
    4.5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77-78页
        4.5.1 水槽水平方向数值收敛性测试第77页
        4.5.2 水槽高度方向数值收敛性测试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5章 单个振荡浮子俘能系统数值模拟研究第80-102页
    5.1 引言第80页
    5.2 单个浮子系统三维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80-81页
    5.3 单个浮子系统算例设置第81-83页
        5.3.1 数值离散方法及初边值条件设置第81-82页
        5.3.2 海洋环境参数设置第82-83页
        5.3.3 算例控制参数设置第83页
    5.4 试验工况选取第83-84页
    5.5 数值结果分析第84-100页
        5.5.1 水槽造波效果验证第84-87页
        5.5.2 单浮子俘能系统工作过程第87-88页
        5.5.3 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第88-90页
        5.5.4 圆柱形浮子与圆台形浮子数值结果对比第90-91页
        5.5.5 浮子正向力与系统正向力对比第91-93页
        5.5.6 波浪要素对浮子垂向运动响应影响第93-95页
        5.5.7 浮子初始吃水深度对浮子垂向运动响应影响第95-99页
        5.5.8 浮子初始吃水深度对振荡浮子系统吸收效率影响第99-100页
    5.6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第6章 阵列式振荡浮子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02-112页
    6.1 阵列式浮子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第102-103页
    6.2 阵列式浮子系统的算例设置第103页
    6.3 阵列式浮子系统的数值结果分析第103-110页
        6.3.1 阵列式浮子系统造波效果验证第103-104页
        6.3.2 阵列式浮子系统工作状态第104-105页
        6.3.3 阵列式浮子系统所受波浪力对比第105-107页
        6.3.4 阵列式浮子系统中各浮子垂向运动响应第107-108页
        6.3.5 阵列式浮子系统压力云图第108页
        6.3.6 阵列式浮子系统速度云图第108-109页
        6.3.7 阵列式浮子系统各浮子吸收效率第109-110页
    6.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1.主要结论第112-113页
    2.展望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详细摘要第121-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堆石坝面板的动力分析
下一篇:基于R语言的电网线损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