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研究--以北京第二热电厂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更新 | 第9页 |
1.1.2 城市建设用地的内部调整与经济转型 | 第9-10页 |
1.1.3 旧工业厂区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3.1 城市更新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1.3.2 旧工业厂区相关概念 | 第12页 |
1.3.3 空间重构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13-14页 |
1.5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14-21页 |
1.5.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5.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6-20页 |
1.5.3 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6.2 研究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旧工业厂区现状解析 | 第23-31页 |
2.1 旧工业厂区与城市的关系演变 | 第23-24页 |
2.1.1 工业用地与城市混合 | 第23-24页 |
2.1.2 工业用地与城市分离 | 第24页 |
2.1.3 工业用地重归城市 | 第24页 |
2.2 旧工业厂区价值 | 第24-27页 |
2.3 旧工业厂区问题解析 | 第27-30页 |
2.3.1 定位转变,土地效益低下 | 第27-28页 |
2.3.2 建筑破损,区域风貌失调 | 第28-29页 |
2.3.3 肌理混乱,空间秩序错杂 | 第29页 |
2.3.4 厂区闭塞,城市联系断裂 | 第29页 |
2.3.5 设施陈旧,交通可达性差 | 第29-30页 |
2.3.6 发展粗放,生态环境恶化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影响要素解析 | 第31-42页 |
3.1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的影响因素 | 第31-37页 |
3.1.1 空间格局 | 第31-32页 |
3.1.2 经济效益 | 第32页 |
3.1.3 工业文化 | 第32-33页 |
3.1.4 土地使用 | 第33页 |
3.1.5 交通系统 | 第33页 |
3.1.6 空间形态及其组合 | 第33-36页 |
3.1.7 景观环境 | 第36-37页 |
3.2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思路构建 | 第37-38页 |
3.3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的目标与原则 | 第38-41页 |
3.3.1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的目标 | 第38页 |
3.3.2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的原则 | 第38-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旧工业厂区空间重构策略研究 | 第42-65页 |
4.1 协调区域空间格局 | 第42-43页 |
4.1.1 对空间结构的协调 | 第42页 |
4.1.2 对区位关系的适应 | 第42-43页 |
4.1.3 对厂区职能的调整 | 第43页 |
4.2 厂区功能的重构 | 第43-48页 |
4.2.1 场地功能的转变 | 第43-47页 |
4.2.2 厂区功能混合组织 | 第47-48页 |
4.3 交通组织的重构 | 第48-49页 |
4.3.1 构建多层级的交通体系 | 第48-49页 |
4.3.2 合理布置停车设施 | 第49页 |
4.4 空间形态及其组合的重构 | 第49-62页 |
4.4.1 空间的组合 | 第49-56页 |
4.4.2 空间形态的重构 | 第56-62页 |
4.5 景观环境的重构 | 第62-64页 |
4.5.1 生态恢复 | 第62页 |
4.5.2 创造多层级的景观环境 | 第62-6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北京第二热电厂空间重构设计实践 | 第65-88页 |
5.1 北京第二热电厂概况及背景研究 | 第65-68页 |
5.1.1 北京第二热电厂概况 | 第65-66页 |
5.1.2 背景分析 | 第66-67页 |
5.1.3 目标与定位 | 第67-68页 |
5.2 北京第二热电厂影响要素分析 | 第68-77页 |
5.2.1 周边经济环境分析 | 第68页 |
5.2.2 周边文化环境分析 | 第68-70页 |
5.2.3 交通组织 | 第70-71页 |
5.2.4 空间形态及其组合 | 第71-76页 |
5.2.5 景观环境 | 第76-77页 |
5.3 北京第二热电厂空间重构设计 | 第77-87页 |
5.3.1 区域规划设计 | 第77-78页 |
5.3.2 功能调整 | 第78-79页 |
5.3.3 交通系统的重构 | 第79-80页 |
5.3.4 空间形态及其组合的重构 | 第80-86页 |
5.3.5 景观环境的重构 | 第86-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总结 | 第88-89页 |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附录1 | 第95-96页 |
附录2 | 第96-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