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流派及其研究论文--其他哲学流派论文--西方马克思主义论文

德勒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引言第8-9页
一、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基础第9-17页
    (一) 传统欲望观的否定向度第9-11页
        1. 欲望的缺乏本质第9-10页
        2. 欲望的主奴关系第10-11页
    (二) 现代欲望观的力本维度第11-12页
        1. 唯意志理论的强力欲望观第11页
        2. 无意识学说的压抑欲望观第11-12页
    (三) 德勒兹欲望观的生产本质第12-14页
        1. 欲望的身体基础第12-13页
        2. 欲望的生产本性第13-14页
        3. 欲望的生成特质第14页
    (四) 德勒兹新欲望观的价值转向第14-17页
        1. 从主体到个体第15页
        2. 从唯心到唯物第15-16页
        3. 从主动到被动第16-17页
二、德勒兹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建构第17-27页
    (一) 资本主义揭示的理论内容第17-19页
        1. “欲望机器”的社会本质第17-18页
        2. “三形态”的社会发展理论第18-19页
        3. 资本主义机器的时代特征第19页
    (二) 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维度第19-22页
        1. 精神分析学的观念论实质第20页
        2. 精神分析学的资本主义工具性质第20-21页
        3. 德勒兹精神分裂分析的提出第21-22页
    (三) 资本主义批判的现实维度第22-24页
        1. 自觉奴役的心理状态第22-23页
        2. 利益扩张的国家权力第23页
        3. 运动生成的控制社会第23-24页
    (四) 资本主义更新的“游牧”试验第24-27页
        1. 游牧试验的构成要素第24-25页
        2. 以游牧运动去除疆域限制第25-26页
        3. 以游牧思想找回精神家园第26-27页
三、德勒兹资本主义批判的后马克思主义论域第27-34页
    (一) 在理论建构中继承马克思的思想第27-29页
        1. 继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第27-28页
        2. 秉承马克思现实关怀的理论旨趣第28-29页
        3. 延续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主题第29页
    (二) 在资本主义批判中偏离马克思的方向第29-31页
        1. 质疑马克思的社会矛盾理论第30页
        2. 解构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第30-31页
        3. 偏离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旨趣第31页
    (三) 在后现代视域下实现理论转向第31-34页
        1. 后工业社会的时代特征第32页
        2. 从同一到差异的哲学转向第32-33页
        3. 从国家装置到欲望机器的政治转向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后记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史蒂文·卢克斯与肖恩·塞耶斯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比较研究
下一篇: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