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职业论文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1 引言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1.3 研究方法第9页
    1.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第9-10页
        1.2.1 理论基础第9-10页
        1.2.2 相关概念界定第10页
    1.3 相关研究文献阅读综述第10-12页
        1.3.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0-11页
        1.3.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1-12页
2 低保群体及其再就业现状第12-16页
    2.1 我国低保群体现状第12页
        2.1.1 我国城镇低保户的由来第12页
        2.1.2 我国低保群体的现实规模第12页
    2.2 我国低保群体的就业与失业现状第12-13页
        2.2.1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的失业现状第12-13页
        2.2.2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的半失业现状第13页
        2.2.3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的隐性就业现状第13页
    2.3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的一般失业原因第13-16页
        2.3.1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培训空白状态第13-14页
        2.3.2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心理咨询服务缺失第14页
        2.3.3 出入低保缺乏再就业期限合同管理第14-16页
3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的主要障碍第16-22页
    3.1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的自身素质限制第16-18页
        3.1.1 自身素质处于劳动力市场竞争相对弱势状态第16页
        3.1.2 再就业意愿的滞后第16-17页
        3.1.3 低保群体的传统信念、信仰痕迹明显第17-18页
    3.2 市场歧视限制第18-19页
        3.2.1 企业的性别歧视第18页
        3.2.2 企业的年龄歧视第18-19页
        3.2.3 我国企业的学历歧视第19页
        3.2.4 我国企业的健康歧视第19页
    3.3 社会低保救助制度缺陷第19-22页
        3.3.1 低保救助与再就业鼓励的制度设计缺陷第20页
        3.3.2 城镇低保救助理念的误区第20-21页
        3.3.3 静止管理导致的低保惰性第21页
        3.3.4 低保管理的“跑冒滴漏”现象第21-22页
4 我国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制度完善设计思路第22-26页
    4.1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公共管理制度改善建议第22-23页
        4.1.1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公共服务理念的完善第22页
        4.1.2 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的法律程序的完善第22-23页
        4.1.3 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管理措施第23页
        4.1.4 鼓励地方政府探索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的公共服务模式第23页
    4.2 城镇低保群体的再就业培训模式建议第23-24页
        4.2.1 分类型的技能培训模式第23-24页
        4.2.2 再就业心理培训模式第24页
        4.2.3 城镇低保群体的自主择业政策调整第24页
    4.3 改变企业雇佣歧视的对策建议第24-26页
        4.3.1 营造城镇低保群体再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第24-25页
        4.3.2 鼓励中小企业履行吸纳低保对象实现就业理想第25页
        4.3.3 明确地方政府鼓励企业雇佣低保对象实现再就业的约束政策第25-26页
结语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附录第29-30页
后记第30-31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前景
下一篇:困难与出路:密尔社会主义思想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