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想象竞合犯的若干问题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想象竞合犯概述 | 第12-24页 |
第一节 国外理论与实践概况 | 第12-16页 |
一、德国 | 第12-13页 |
二、日本 | 第13-14页 |
三、意大利 | 第14-15页 |
四、俄罗斯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理论与实践概况 | 第16-18页 |
一、台湾地区 | 第17-18页 |
二、澳门地区 | 第18页 |
第三节 我国大陆地区理论研究概况 | 第18-24页 |
一、实质一罪说 | 第19页 |
二、科刑一罪说 | 第19-20页 |
三、拟制一罪说 | 第20页 |
四、单纯一罪说 | 第20页 |
五、想象数罪说 | 第20-21页 |
六、实质数罪说 | 第21页 |
七、“一个半罪”说 | 第21-22页 |
八、评析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想象竞合犯的特征与类型 | 第24-39页 |
第一节 想象竞合犯的概念 | 第24-26页 |
第二节 想象竞合犯的特征 | 第26-29页 |
一、想象竞合犯的主观特征 | 第26-28页 |
二、想象竞合犯的客观特征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29-39页 |
一、罪名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30-31页 |
二、罪过形式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31-33页 |
三、犯罪完成形态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33-34页 |
四、犯罪停止形态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34-37页 |
五、行为方式与想象竞合犯的类型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想象竞合犯的罪数 | 第39-74页 |
第一节 罪数判断前提——行为 | 第39-51页 |
一、行为概述 | 第39-42页 |
二、行为层次 | 第42-45页 |
三、行为质量 | 第45-46页 |
四、行为单复 | 第46-48页 |
五、行为单复与犯罪单复 | 第48-51页 |
第二节 罪数的判断标准 | 第51-62页 |
一、有关学说及评析 | 第51-55页 |
二、犯罪构成标准说之坚持 | 第55-58页 |
三、犯罪构成标准说之完善 | 第58-62页 |
第三节 想象竞合犯的罪数本质 | 第62-74页 |
一、有关学说及评析 | 第62-66页 |
二、想象竞合犯的罪数:数罪 | 第66-74页 |
第四章 想象竞合犯的处罚 | 第74-87页 |
第一节 处罚原则概述 | 第74-79页 |
一、从一重罪处罚原则 | 第74-75页 |
二、结合刑原则 | 第75页 |
三、从一重罪从重处罚原则 | 第75-76页 |
四、并罚原则 | 第76-77页 |
五、具体分析原则 | 第77页 |
六、评析 | 第77-79页 |
第二节 数罪并罚原则的论证 | 第79-85页 |
一、数罪并罚是想象竞合犯行为本质之必然结果 | 第79-80页 |
二、数罪并罚是刑法基本原则之贯彻 | 第80-81页 |
三、数罪并罚是统一刑罚适用之要求 | 第81-82页 |
四、数罪并罚是对其他原则之扬弃 | 第82-83页 |
五、理论与实践之支持 | 第83-85页 |
第三节 数罪并罚原则的完善 | 第85-87页 |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