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 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1.4.1 创新点 | 第17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6页 |
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2-24页 |
2.3 简要评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26-35页 |
3.1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概念 | 第26-27页 |
3.2 融资效率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3.2.1 融资理论 | 第27-29页 |
3.2.2 效率理论 | 第29-31页 |
3.2.3 生产前沿面理论 | 第31-32页 |
3.3 基于帕累托效率理论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效率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基于DEA模型的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35-55页 |
4.1 我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第35-38页 |
4.1.1 全国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 第35-37页 |
4.1.2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4.2 融资效率的静态分析 | 第38-50页 |
4.2.1 模型的选择 | 第38-41页 |
4.2.2 指标的选取 | 第41-43页 |
4.2.3 样本选择 | 第43-45页 |
4.2.4 基于DEA模型的融资效率分析 | 第45-49页 |
4.2.5 挂牌企业规模报酬情况 | 第49页 |
4.2.6 小结 | 第49-50页 |
4.3 融资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50-55页 |
4.3.1 DEA-Malmquist模型的概念 | 第50-51页 |
4.3.2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的动态分析 | 第51-53页 |
4.3.3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DEA-tobit两阶段模型的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5-62页 |
5.1 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 第55-56页 |
5.2 基于Tobit模型的融资效率分析 | 第56-60页 |
5.3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3-66页 |
6.2.1 中小微企业角度 | 第63-64页 |
6.2.2 政府角度 | 第64-65页 |
6.2.3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角度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