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UHPC简介 | 第12-14页 |
1.2.1 UHPC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2 UHPC制备原理 | 第13-14页 |
1.2.3 UHPC的优良性能 | 第14页 |
1.3 UHPC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UHPC构件抗弯性能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 钢筋混凝土肋板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6 UHPC肋板结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17-19页 |
2 高强钢筋UHPC梁受弯性能及影响因素 | 第19-39页 |
2.1 模型梁结构参数和加载方式 | 第19-22页 |
2.2 ABAQUS模型的建立 | 第22-27页 |
2.2.1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2-26页 |
2.2.2 混凝土与钢筋相互关系处理 | 第26页 |
2.2.3 ABAQUS模型建立流程 | 第26-27页 |
2.3 配筋强度影响和合理纵筋率的选择 | 第27-32页 |
2.3.1 UHPC梁破坏过程 | 第27-28页 |
2.3.2 UHPC梁荷载-挠度曲线 | 第28-31页 |
2.3.3 UHPC梁界限配筋率 | 第31-32页 |
2.4 保护层厚度的选择 | 第32-33页 |
2.5 与普通钢筋钢筋混凝土梁的经济型对比 | 第33-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3 UHPC双向肋板静力特性分析 | 第39-59页 |
3.1 拟板法 | 第39-43页 |
3.1.1 拟板法基本原理 | 第39-40页 |
3.1.2 刚度等效 | 第40-41页 |
3.1.3 竖向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的肋板的解析解 | 第41-43页 |
3.2 模型肋板结构参数 | 第43-45页 |
3.3 建模过程 | 第45-46页 |
3.4 静力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55页 |
3.4.1 肋间距的合理选择 | 第46-48页 |
3.4.2 表层板厚度的影响 | 第48-50页 |
3.4.3 肋梁高度的合理选择 | 第50-52页 |
3.4.4 肋宽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5 与理论值的比较 | 第53-55页 |
3.5 与普通配筋混凝土双向肋板的比较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9页 |
4 UHPC双向肋板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59-71页 |
4.1 分析理论依据 | 第59-60页 |
4.1.1 线性屈曲分析概念 | 第59页 |
4.1.2 线性屈曲分析理论基础 | 第59-60页 |
4.2 模型肋板结构参数和建模过程 | 第60-63页 |
4.3 特征值屈曲模态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70页 |
4.3.1 肋间距对特征值屈曲模态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2 表层板厚度对特征值屈曲模态的影响 | 第67-68页 |
4.3.3 加劲肋高度和宽度对特征值屈曲模态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5 UHPC双向肋板动力特性分析 | 第71-81页 |
5.1 动力拟板法 | 第71-73页 |
5.2 振型分析 | 第73-75页 |
5.3 基频分析 | 第75-79页 |
5.3.1 肋间距对基频的影响 | 第75-76页 |
5.3.2 表层板厚度对基频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3 加劲肋高度和宽度对基频的影响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结论 | 第81-82页 |
6.2 待解决的问题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附录A | 第87-91页 |
作者简历 | 第91-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