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部疾病论文--癫痫论文

调控CB2R-PI3K/AKT通路对幼年癫痫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4页
英文缩略语第15-19页
第一部分 :CB2R在癫痫幼鼠海马组织的表达规律的研究第19-41页
    1 前言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30页
        2.1 材料第20-21页
            2.1.1 实验动物第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页
            2.1.3 实验试剂第20-21页
        2.2 方法第21-30页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21页
            2.2.2 匹鲁卡品癫痫模型的建立第21-22页
            2.2.3 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中CB2R的表达与定位。第22-30页
    3 结果第30-37页
        3.1 幼年大鼠癫痫模型建立和行为学观察第30页
        3.2 癫痫幼年大鼠海马CB2R的表达第30-37页
    4 讨论第37-40页
    5 结论第40-41页
第二部分 :调控CB2R-PI3K/AKT通路对癫痫幼鼠海马组织保护机制的研究第41-55页
    1 前言第41-4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2.1 材料第42-43页
            2.1.1 实验动物第42页
            2.1.2 实验仪器第42-43页
        2.2 方法第43-44页
            2.2.1 实验动物第43页
            2.2.2 匹鲁卡品癫痫模型的建立第43页
            2.2.3 尼氏染色检测癫痫持续状态后幼年大鼠海马神经元变化情况第43-44页
            2.2.4 免疫组化检测癫痫幼年大鼠海马区GFAP表达第44页
            2.2.5 Westernblot检测癫痫持续状态后幼年大鼠海马PI3K/AKT通路(PI3K,p-AKT,AKT)第44页
    3 结果第44-50页
        3.1 调控CB2R对幼年大鼠癫痫后早期行为学影响第44-45页
        3.2 调控CB2R对幼年癫痫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第45-47页
        3.3 调控CB2R对幼年癫痫大鼠星型胶质细胞的作用第47-48页
            3.3.1 CB2R对癫痫幼年大鼠海马中GFAP海马区表达第47-48页
            3.3.2 CB2R对癫痫幼年大鼠的海马GFAP蛋白的影响第48页
        3.4 调控CB2R对幼年大鼠癫痫后海马PI3K/AKT通路蛋白(PI3K、AKT,p-AKT)的影响第48-50页
    4 讨论第50-53页
    5 结论第53-55页
第三部分 :调控CB2R-PI3K/AKT通路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机制研究第55-73页
    1 前言第55-5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6-59页
        2.1 材料第56-57页
            2.1.1 实验细胞第56页
            2.1.2 实验分组第56页
            2.1.3 实验药物第56-57页
            2.1.4 主要仪器第57页
        2.2 方法第57-59页
            2.2.1 星形胶质细胞细胞的复苏和培养第57-58页
            2.2.2 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AST的细胞周期第58页
            2.2.3 Westernblot检测无镁溶液处理AST后PI3K/AKT通路中蛋白及细胞增殖蛋白的变化情况第58-59页
            2.2.4 统计分析第59页
    3 结果第59-66页
        3.1 调控CB2R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第59-62页
            3.1.1 调控CB2R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蛋白的影响第59-61页
            3.1.2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第61-62页
        3.2 CB2R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第62-64页
        3.3 阻断PI3K/AKT通路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第64-66页
            3.3.1 Wortmannin对星形胶质细胞PI3K/AKT的影响第64页
            3.3.2 Wortmannin处理后对星形胶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第64-66页
    4 讨论第66-71页
    5 结论第71-73页
创新性分析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综述第83-98页
    参考文献第91-98页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第98-99页
致谢第99-100页
个人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噬-溶酶体途径在帕金森病中的意义及辛酰化ghrelin对该途径调控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Gsk-3β/β-Catenin/p-GluR1在生命早期应激致小鼠类焦虑、抑郁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