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0页 |
1.1 天然橡胶 | 第11-12页 |
1.1.1 天然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第11页 |
1.1.2 天然橡胶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1.3 天然橡胶的应用 | 第12页 |
1.2 耐低温橡胶的研究 | 第12-16页 |
1.2.1 国内外耐低温橡胶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橡胶低温性能 | 第14-15页 |
1.2.3 改善橡胶低温性能的主要方法 | 第15页 |
1.2.4 低温性能测试表征 | 第15-16页 |
1.3 影响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6-19页 |
1.3.1 生胶体系对低温性能的影响 | 第16页 |
1.3.2 硫化体系对低温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1.3.3 增塑剂对产品低温性能及胶料的影响 | 第17-19页 |
1.4 氟橡胶的概述 | 第19-22页 |
1.4.1 氟橡胶的历史与发展 | 第19页 |
1.4.2 氟橡胶的分类 | 第19-20页 |
1.4.3 氟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 第20-21页 |
1.4.4 氟橡胶的应用领域 | 第21-22页 |
1.5 26型氟橡胶的概述 | 第22-25页 |
1.5.1 26型氟橡胶结构与性能 | 第22页 |
1.5.2 26型氟橡胶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1.5.3 26型氟橡胶硫化体系 | 第24-25页 |
1.5.4 26型氟橡胶的应用 | 第25页 |
1.6 碳纳米管的概述 | 第25-26页 |
1.6.1 碳纳米管的分类 | 第25页 |
1.6.2 碳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 | 第25-26页 |
1.6.3 碳纳米管的补强机理 | 第26页 |
1.7 钛酸钾晶须的概述 | 第26-27页 |
1.7.1 钛酸钾晶须的结构与性能 | 第26-27页 |
1.7.2 钛酸钾晶须的补强增韧机理 | 第27页 |
1.8 协同效应概述 | 第27-28页 |
1.9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耐低温橡胶配方的研究 | 第30-41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1.1 实验原材料 | 第30页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31页 |
2.1.3 实验配方(质量份数phr) | 第31页 |
2.1.4 试样制备 | 第31-32页 |
2.1.5 测试与表征 | 第32-33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3-40页 |
2.2.1 低温增塑剂对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2.2.2 不同种类低温增塑剂对有效硫化体系天然橡胶性能的影响 | 第36-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一维填料补强氟橡胶的性能研究 | 第41-55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1.1 实验原材料 | 第41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1-42页 |
3.1.3 实验配方 | 第42页 |
3.1.4 试样制备 | 第42页 |
3.1.5 测试与表征 | 第42-43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3-53页 |
3.2.1 硫化性能 | 第43-45页 |
3.2.2 动态力学性能(RPA2000测试) | 第45-47页 |
3.2.3 室温下的拉伸性能 | 第47-49页 |
3.2.4 室温下的撕裂性能 | 第49-50页 |
3.2.5 高温力学性能 | 第50-51页 |
3.2.6 硬度与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 第51-52页 |
3.2.7 SEM形貌研究 | 第52-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炭黑与一维填料协同补强氟橡胶性能的研究 | 第55-71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4.1.1 实验原材料 | 第55页 |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5-56页 |
4.1.3 实验配方 | 第56页 |
4.1.4 试样制备 | 第56-57页 |
4.1.5 测试与表征 | 第5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7-69页 |
4.2.1 硫化特性 | 第57-59页 |
4.2.2 动态力学性能(RPA2000测试) | 第59-60页 |
4.2.3 拉伸模式下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60-63页 |
4.2.4 压缩模式下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63-65页 |
4.2.5 耐热空气老化 | 第65-66页 |
4.2.6 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 第66-68页 |
4.2.7 试样断面的形貌特征(SEM) | 第68-6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多巴胺修饰PTW及其对氟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1-81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71-74页 |
5.1.1 实验原材料 | 第71页 |
5.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71-72页 |
5.1.3 实验配方 | 第72页 |
5.1.4 试样制备 | 第72-73页 |
5.1.5 测试与表征 | 第73-74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5.2.1 钛酸钾晶须红外光谱分析 | 第74-75页 |
5.2.2 钛酸钾晶须的表面形貌分析(SEM) | 第75-76页 |
5.2.3 钛酸钾晶须的热性能分析 | 第76页 |
5.2.4 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 第76-77页 |
5.2.5 复合材料的亲水性能分析 | 第77-79页 |
5.2.6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79页 |
5.2.7 复合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性能 | 第79-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