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输送工程管道悬索桥静动力分析及设计优化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管道悬索桥的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管道悬索桥的结构行为特点 | 第15-18页 |
1.3.1 结构组成体系 | 第15-17页 |
1.3.2 非线性的来源 | 第17-18页 |
1.4 管道悬索桥分析理论 | 第18-21页 |
1.4.1 弹性理论 | 第18-19页 |
1.4.2 挠度理论 | 第19-21页 |
1.4.3 有限位移理论 | 第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管道悬索桥的非线性静力分析 | 第23-47页 |
2.1 怒江管道悬索桥工程概况 | 第23-24页 |
2.2 怒江管道悬索桥有限元模型 | 第24-28页 |
2.2.1 怒江管道悬索桥材料参数 | 第24-25页 |
2.2.2 怒江管道悬索桥荷载参数 | 第25-26页 |
2.2.3 管道悬索桥的线形确定方法 | 第26-27页 |
2.2.4 管道悬索桥的静力有限元模型 | 第27-28页 |
2.3 管道悬索桥的静力分析计算 | 第28-44页 |
2.3.1 分析计算荷载 | 第28-29页 |
2.3.2 施工阶段计算 | 第29-34页 |
2.3.3 成桥状态计算 | 第34-43页 |
2.3.4 运营阶段计算 | 第43-44页 |
2.4 管道支座约束对比分析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管道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分析研究 | 第47-60页 |
3.1 动力特性分析基本理论 | 第47-48页 |
3.2 怒江管道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48-52页 |
3.3 风缆主索的参数分析 | 第52-55页 |
3.3.1 风缆的设置 | 第52-53页 |
3.3.2 风缆角度变化 | 第53-54页 |
3.3.3 风缆索力变化 | 第54-55页 |
3.4 稳定索的参数分析 | 第55-56页 |
3.5 其它参数对结构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 静风控制措施建议 | 第57-5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管-桥耦合系统地震效应分析研究 | 第60-90页 |
4.1 地震分析理论 | 第60-62页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2-63页 |
4.2.1 模型简化处理 | 第62-63页 |
4.2.2 有限元模型 | 第63页 |
4.3 地震时程分析 | 第63-71页 |
4.3.1 设防分类的确定及方法选择 | 第63-64页 |
4.3.2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4-65页 |
4.3.3 地震时程分析 | 第65-71页 |
4.4 结构边界条件合理模拟的探讨 | 第71-76页 |
4.5 抗震设计参数分析 | 第76-83页 |
4.5.1 阻尼对地震性能的影响 | 第76-80页 |
4.5.2 风缆系统对地震性能的影响 | 第80-81页 |
4.5.3 管道的上下层布置对地震性能的影响 | 第81-82页 |
4.5.4 桥塔刚度对地震性能的影响 | 第82-83页 |
4.6 阻尼器对管道悬索桥的影响分析 | 第83-88页 |
4.6.1 不考虑管-桥耦合效应的计算分析 | 第84-85页 |
4.6.2 考虑管-桥耦合效应的计算分析 | 第85-87页 |
4.6.3 对比分析研究 | 第87-8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5章 管道悬索桥设计优化研究 | 第90-100页 |
5.1 管道悬索桥设计流程 | 第90-91页 |
5.2 工程对比分析 | 第91-94页 |
5.3 现行规范建议 | 第94-96页 |
5.4 设计优化建议 | 第96-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