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钢管混凝土结构 | 第9-10页 |
1.1.1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定义 | 第9页 |
1.1.2 钢管混凝土桥梁的受力特点及结构类型 | 第9-10页 |
1.2 钢筋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的特点 | 第10-11页 |
1.3 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1.4 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全过程仿真的必要性 | 第12-13页 |
1.5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6 本文依托工程实例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布拖大桥工程概况及实桥监测方案 | 第16-21页 |
2.1 布拖金沙江大桥工程概况 | 第16-19页 |
2.2 实桥监测方案 | 第19-21页 |
2.2.1 线型监测点布置 | 第19-20页 |
2.2.2 应力监测点布置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布拖大桥劲性骨架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21-48页 |
3.1 引言 | 第21页 |
3.2 劲性骨架仿真模型概述 | 第21-25页 |
3.2.1 模型单元选择 | 第22页 |
3.2.2 模型边界和荷载取值 | 第22-23页 |
3.2.3 模型建立 | 第23-25页 |
3.3 劲性骨架应力 | 第25-36页 |
3.4 劲性骨架变形 | 第36-37页 |
3.5 钢管混凝土灌注工序可行性研究 | 第37-44页 |
3.6 温度效应 | 第44-48页 |
3.6.1 温度对劲性骨架悬拼线形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2 温度应力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布拖大桥拱肋外包混凝土施工过程仿真分析 | 第48-73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内力叠加法”与“应力叠加法”选取 | 第48-49页 |
4.3 施工仿真计算模型 | 第49-51页 |
4.3.1 仿真计算模型等效 | 第50-51页 |
4.4 拱圈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浇筑计算分析 | 第51-53页 |
4.5 拱肋静力分析 | 第53-60页 |
4.5.1 拱肋应力评判标准 | 第53-54页 |
4.5.2 劲性骨架控制截面应力 | 第54-58页 |
4.5.3 外包混凝土应力 | 第58-59页 |
4.5.4 拱肋变形 | 第59-60页 |
4.6 多工作面同时浇筑与单工作面浇筑对比 | 第60-67页 |
4.6.1 劲性骨架应力 | 第60-65页 |
4.6.2 外包混凝土应力 | 第65页 |
4.6.3 拱肋变形 | 第65-67页 |
4.7 单工作面不同浇筑顺序对比 | 第67-73页 |
4.7.1 拱肋应力 | 第67-71页 |
4.7.2 拱肋变形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布拖大桥拱上结构施工及成桥仿真分析 | 第73-86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仿真计算模型概述 | 第73-74页 |
5.3 施工阶段仿真计算 | 第74-78页 |
5.3.1 骨架应力计算 | 第74-75页 |
5.3.2 外包混凝土应力计算 | 第75-77页 |
5.3.3 拱肋竖向挠度计算 | 第77-78页 |
5.4 成桥计算 | 第78-79页 |
5.5 主拱刚度验算 | 第79-80页 |
5.6 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 | 第80-86页 |
5.6.1 钢管混凝土收缩徐变理论 | 第80页 |
5.6.2 徐变公式推导过程 | 第80-82页 |
5.6.3 成桥收缩徐变10年后钢管与核心混凝土应力 | 第82-8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6-89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