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多孔材料 | 第10-13页 |
1.1.1 多孔材料概述 | 第10页 |
1.1.2 模板法合成多孔材料 | 第10-12页 |
1.1.2.1 金属多孔材料 | 第11-12页 |
1.1.2.2 导电聚合物多孔材料 | 第12页 |
1.1.3 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 第12-13页 |
1.2 导电聚合物 | 第13-15页 |
1.2.1 导电聚合物概述 | 第13-14页 |
1.2.2 导电聚合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1.2.3 聚3,4-乙烯二氧噻吩 | 第15页 |
1.3 抗污染材料 | 第15-18页 |
1.3.1 抗污染材料简介 | 第15-16页 |
1.3.2 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 | 第16页 |
1.3.3 两性离子聚合物 | 第16-17页 |
1.3.4 多肽抗污染材料 | 第17-18页 |
1.3.5 抗污染界面的构建 | 第18页 |
1.4 疾病标志物 | 第18-20页 |
1.4.1 疾病标志物简介 | 第18-19页 |
1.4.2 人类免疫球蛋白 | 第19-20页 |
1.5 电化学生化分析检测技术 | 第20-22页 |
1.5.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0-21页 |
1.5.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21-22页 |
1.5.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 | 第22页 |
1.6 本研究的工作构想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基于多孔金修饰多肽和适配体的电化学抗污染生物传感器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3 溶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2.4 玻碳电极的处理 | 第26-27页 |
2.2.5 多孔金修饰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2.3.1 传感器制备过程的表征 | 第28-31页 |
2.3.2 传感界面的抗污染性能探究 | 第31-33页 |
2.3.3 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性能 | 第33-37页 |
2.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基于多孔导电聚合物材料的抗污染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检测应用 | 第38-53页 |
3.1 引言 | 第38-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3.2.3 传感器的构建 | 第41页 |
3.2.4 对生物传感器非特异性吸附蛋白质性能的检验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3.3.1 不同修饰阶段的电极扫描电镜表征 | 第42-43页 |
3.3.2 不同修饰阶段的电极水接触角表征 | 第43-44页 |
3.3.3 电化学表征传感器的构建进程 | 第44-47页 |
3.3.4 不同种修饰电极抵抗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 | 第47-49页 |
3.3.5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3.3.6 IgE检测的电化学响应 | 第50-51页 |
3.3.7 传感器的选择性 | 第51-52页 |
3.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高性能抗污染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检测应用 | 第53-65页 |
4.1 引言 | 第53-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5页 |
4.2.2 溶液的配制 | 第55页 |
4.2.3 CuMOFs的合成以及电沉积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4页 |
4.3.1 铜-金属有机骨架修饰电极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56-57页 |
4.3.2 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 第57-58页 |
4.3.3 修饰电极的催化性能表征 | 第58-59页 |
4.3.4 修饰电极对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 | 第59-60页 |
4.3.5 修饰界面的扫描电镜表征 | 第60-61页 |
4.3.6 金纳米颗粒/金属有机骨架修饰电极过程的电化学表征 | 第61-62页 |
4.3.7 传感器的抗污染性能研究 | 第62-63页 |
4.3.8 传感器的信号响应性能研究 | 第63-64页 |
4.4 结论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4页 |